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8月15日> 总第852期 > 23 > 新闻内容
健康时评
健康时报综合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5日  查看次数:  

  “拆线门”拆的是公德底线

  新闻背景:因无法交齐医药费用,武汉农民工小曾与为他做伤指治疗的医生发生争执。进而,医生“应要求”将缝合好的手术线拆除。武汉市第三医院发生的“拆线事件”,用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割伤了人们的心理底线。

  透视——

  “拆线门”是社会之痛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徐立凡:此前,公众诟病的公共卫生机制症状,多集中于高昂的医疗和药品价格,以及与此不匹配的医疗服务上。而此番“拆线门”事件,让大家看到的是不完善的医疗服务之外,还有医德的缺失刺痛公众神经。

  对于武汉市第三医院这样的机构来说,不会发愁病源不足。所以,一旦患者对于价格产生异议,就会视为对其优势地位的挑战,于是暴跳如雷。但当我们谴责当事人的医德时,不要忘了,“拆线”不仅是小曾的疼痛,更是我们所有人的痛。在惊讶、谴责之外,要好好想想如何止痛。这不仅是医疗机构的事,更需社会、公众、医疗机构协作,倒逼出一个新的、更人性的医疗环境。

  反思——

  谢谢医院没找学术借口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阿占:事发后医院的处分速度和结果,看起来还是让人心里很舒服,起码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有人去为当事医生辩解,更没看到有人用医学学术问题来为医生开脱。医患相处的和谐之道,归根到底还是医护人员的态度问题。

  卫生部前部长高强曾说过,医患关系紧张的主因是在医务人员。但时至今日,医患和谐这些卫生部门一直努力构建的医患关系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嘴上、墙上、桌上,尚未真正放在心上。但处理这两个群体的关系,归根结底不能仅仅依靠高精尖的医术和设备,否则,汕头“冷血护士”或武汉“拆线医生”之类的新闻,还会出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