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和刺激。为了完成工作、追求长期目标,你每天需要花越来越多的精力保持注意力。但由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轻易地联系到你。所有人似乎都想分走你的一部分。如果毫无选择的答应,你就必须忍受做不完的工作,因为超负荷,也无法给他人留下心情愉快的印象,最关键是,我们最该先做的事却仍未得到解决。为了成功地达成你的目标,创造出你期待的生活方式,你必须勇于向所有人、所有使你分心的事说“不”。成功的人总是懂得如何不带愧疚地说“不”。
《就是要成功——为成功改变自己》,杰克·坎菲尔等(美) 机械工业出版社
认知型好人:
1、3、5、8、13、17、18、24(见后表)这一组得分较高,说明你取悦症的根源在于受定向思维控制。
“我需要并且必须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喜欢我”这一思维定式控制了你,也是你不断取悦他人的动力。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心态,是因为你相信讨好能让你免遭他人的拒绝以及其他刻薄的对待。
这一类型的取悦症患者,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思维康复。因此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专注于改变思维。首先就是要抹去心中“好=讨人喜欢”这一等式,好人也可以说不。另外一定记住,照顾自己不是自私,而一味付出,不接受回报,反而会让别人尴尬,甚至怀疑你的动机。
习惯型好人:
6、9、11、16、19、20、22、23得分较高,说明你取悦他人是受到了习惯的支配。 你已经从行为上习惯了从不说“不”,取悦别人上了瘾。
当一个人从小发现,取悦他人可以获得好处时,这一行为就被逐渐正强化;而通过取悦,避免了某种冲突或伤害时,这种行为又得到了负强化,最终就跟成瘾一样。
所以,当有人向你提出要求时,不要马上回答“行”,而说“让我先想一想”,扛住对方施加的压力。之后,你再仔细分析,“行”会带来什么,“不”又能带来什么,有没有折衷方案。慢慢地,你就会体验到说“不”带来的轻松,逐渐摆脱取悦症。
情感型好人:
2、4、7、10、12、14、15、21得分较高,说明你是为逃避某种情感而当了老好人。
这一类型的取悦症的根源在于,你想逃避难以对付的情感,比如与对方发生有火药味的冲突和对抗。你从来不给自己机会学习怎样处理冲突,结果轻易地把控制权交了出去,让别人轻易地支配了你。
所以对于这一类的取悦症,应该把改变的重点放在克服畏惧,理解和应对愤怒和冲突上。也许在某些场合说“不”,确实会带来愤怒,而你之所以害怕愤怒,其实是因为你对自己的愤怒已经感到很陌生了,而没有信心把自己的怒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然而,长期压抑愤怒、否认愤怒对身体和心理都是有害的。给自己愤怒的机会,学会适当地释放自己的愤怒情绪,不但有利身心,也可以锻炼自己操控怒火的能力,从而不再因为逃避负性情感,而成为一个“滥”好人。
小测试:
盲目取悦他人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做个简单的测验,检测一下你的“取悦症”指数吧(24项如果符合就计1分,否则0分):
16~24分:好人情结根深蒂固,取悦症在严重损害你的身心健康以及人际关系,必须马上改变。
10~15分:有较严重的好人情结,尽可能在恶化前打破这一模式。
5~9分:对自我亏待倾向有一定的抵抗力,但仍有潜在的受害侵向。
低于4分:很轻微或完全没有,但还是要警惕,因为取悦症是一种自我强化循环,可能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