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8月15日> 总第852期 > 18 > 新闻内容
科研带动医疗技术创新引领患者科技健康之路
宋 怡 苏成贵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5日  查看次数:  

  近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已形成了从上到下的一整套完整机制。医院成功开展了肝移植、肾移植、角膜移植、造血肝细胞移植、经颈内静脉途径门腔分流术、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新技术。开展了高原医学、肿瘤学、影像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常见病防治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在高原医学方面的多项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和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等共申报科研科技项目140项,有24项获得立项和资助。

  其中,心血管内科柳茵教授负责申报的《高原地区运动员心脏性综合症发生的前期机制及干预性研究》、影像中心鲍海华教授负责申报的《3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不同海拔高度藏汉民族正常成人与慢性高原病脑结构及认知功能研究》和肝胆外科任利同志负责申报的《青海地区藏族人群HBV易感性基因多态性的筛选》3项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和资助。由刘红星教授负责申报的《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远程医疗示范》获得科技部科技立项和资助。

  还有国家外国专家管理局引智项目2项,青海省科技厅资助课题9项,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7项,横向联合课题2项,共获得科研专项经费194.8万元。申报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项目、“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国家人事部2010年度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青海省外国专家管理局2011年引智项目等科技项目11项。

  为了更进一步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医院设立了中青年科研基金,让中青年医务人员在完成大量临床服务的同时,抽出有限的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把医疗实践上升到理论研究,再去更好地指导实践,服务广大患者。这一举措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中青年医务人员的科研热情。

  下面的一组数字就能说明一切,2010年,从医院层面上受理院内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申报49项,其中22个项目通过评审和批准立项,并给予专项经费资助。经积极组织,2010年共有18个科研项目通过评价,获得省级科技成果。

  其中,由血液科崔森教授主持完成的《运动训练对过敏性休克及过敏性肝血管反应的影响》和呼吸科高芬教授主持完成的《青海省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人群防治研究》两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余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在全省医疗卫生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在青海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中,由血液科崔森教授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过敏性休克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学研究的广泛开展,也带动了新技术的全面推广。仅2010年该院开展“三新”项目177项,其中有56项通过评审,1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5项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心胸血管外科成功实施的3例支气管袖状成形术,标志着该院胸外科在肺外科领域已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口腔外科实施的双侧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填补了青海省在这一医疗领域里的技术空白。泌尿外科再次实施的近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肝胆胰外科实施的4例肝巨大泡型包虫的自体肝移植手术,标志着该院器官移植技术已达到新的水平。腔镜外科实施的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结直肠癌根治术、脾切除术等充分反映了该院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这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直接惠及于广大患者,突出了人性化,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科研的力量是无尽的,它直接作用于医疗新技术的创新,也带动了全院科研学术氛围的形成。该院呼吸科、心血管内科、血液科和泌尿外科已被确定为青海大学科研团队,烧伤科被确定为培育科研团队。

  据不完全统计,该院2010年发表学术论文257篇,其中7篇论文被SCI收录,国家级核心期刊刊登99篇,地方核心期刊刊登28篇。主编、参编的医学著作大11部之多。科研工作的创新和推进,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也为医院在省内取得医学科研的领军地位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