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7月28日> 总第847期 > 07 > 新闻内容
 勿“速食”
刘国昌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8日  查看次数:  


<zz>杨平凡■图</zz>

  “速食”,从字面上看就是吃饭时吃得特别快。常见一些父母嘱咐孩子:“慢点吃,别着急!”吃饭的时候确实不能吃得太快,吃快了容易噎着,不利于消化。

  而我这里讲的是另外一层意思: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一种“速食”现象。比如有的人期盼太多,还特别想即刻就实现,如果一旦不如愿就自抱自弃、丧失信心,认为自己的“命不好”、“都跟我过不去”。这种现象有专家称是“一种速食情绪”在作怪,处理不好将会引发心理疾病。

  联系生活实际看,确实存在着这种现象:

  有的人喜欢作画,有几幅画得不错便想一举成名,但没如愿就认为自己“无能”,自暴自弃。有的大学生毕业后总想找个体面的工作,多次应聘没戏后就垂头丧气、没了信心。

  一般说来,小孩子经常会有这种现象,想吃糖果了就得马上到嘴;想要个玩具就得立刻玩上,如若没满足就大哭大闹一场。没想到这种情形如今在我们一些成年人身上也出现了,难怪有人说现代生活方式催生了“一批行为如同孩子的成年人”。

  真奇怪,怎么会这样呢?

  日前与几位心理学者聊起此事,大家分析说,这是由人的浮躁毛病所致。人皆有欲望,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谁不想生活过得更好一些?谁不想自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然要实现这些,需要有一个过程;作为当事人也要有耐心和毅力。

  人若是想得到什么就能立刻实现,那当然好,但人世间似乎没有这等好事。不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不经过一番锲而不舍、埋头苦干的奋斗,即使有再多的欲望、期盼,那也难以奏效。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是这个道理。

  但浮躁心理却让人不能如此对待此事。心一浮、气一躁,就把这些常理给忘记了,再加上急功近利的情绪作怪,容易把人搞得神魂颠倒、惶惶不可终日,这是很害人的。

  笔者有个同学,自尊心颇强,一心想在学习上拔尖,这本无错,但他把这看得太重,而在学习上下的功夫不够,有时看着看着书就走了神儿,结果考试成绩一公布,他的愿望总是落空,搞得他心神疲惫。

  学习是这样,在其他事情上不也是这样吗?苹果好吃,但你也等它熟了才能如愿;想成名成家不能说不对,但你得切实下一番苦功多有建树才行;高职称固然好,但你只有具备那才干、群众认可才能评上。

  诸如此类的道理很好理解,但有些人于此就是搞不懂。其实在明眼人看来,非不懂也,实为浮躁遮住了他的双眼,笼罩了他的心,使他看不清事理,“一条道走到黑”。

  当然,一味责怪当事人是不对的,还要看到客观因素。时下的社会环境确实容易让人产生浮躁心理。名分、职位、利益及由此而带来的光环等,诱惑确实不少,谁都难免动心。

  但在正直人看来,欲望人皆有,诱惑难动我的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把握住自己那颗心,不图虚名,不慕小利。完全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踏实为人,勤勉做事,不慌不忙,总有成果在眼前。那种急躁、浮躁情绪,那种“速食”心态,急的是自己;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