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7月25日> 总第846期 > 15 > 新闻内容
跟孩子打交道不能急躁
健康时报记者 刘永晓 特约记者 夏琳文/图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5日  查看次数:  

  专家简介:章依文,主任医师,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上海预防医学会妇幼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儿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
  擅长:儿童认知、语言和行为的评估及个体化的治疗建议,儿童发育迟缓、学习困难、语言障碍、发音异常、孤独症、多动症和抽动症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全天,周四上午。
  门诊见闻
  一个在上海某艺术学校读小学的小女孩由父亲带着来到儿保科章依文教授的门诊,父亲说老师反映孩子经常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和同学说话,成绩不理想,注意力也有问题,老师怀疑是多动症。
  在门诊上,小姑娘被问了几句话,就哭了,默不做声,眼泪却不停地往下流。
  章教授并不认为她就是简单的多动或注意力不集中,因为孩子在看病时的默默流泪引起了章教授很大的关注,这些孩子很可能存在一定的担忧或委屈。
  经过检查和询问,其实这女孩智力一般,但就读的学校是所不错的学校,老师要求高,同学们的领悟能力要比她快一些,她上课说话其实是听不懂了想向同学询问,希望自己马上能将老师上课的内容搞懂。久而久之,一听不懂就问同学。
  “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上课讲话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她其实是非常想学好,才会上课说话的。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困惑,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往往可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盲目责怪孩子,并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要求,不仅学习学不好,心理还会出问题。”章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诫家长。
  “很多家长在家里就是太急躁了,没法和孩子沟通,孩子有问题就只能带到医院里来。”章依文教授介绍说。
  章依文的门诊上最多的是多动、注意力缺陷、不会讲话和口齿不清的孩子,家长都是望子成龙,但往往不理解自己的孩子,章教授希望家长能多换位思考。
  章依文教授说,跟孩子交流,确实需要耐心,因为要和孩子打交道,所以不能太急躁,往往越急躁越麻烦。家长和孩子沟通,当孩子无法描述时,有时给孩子作一些选择题,往往比较容易发现问题,甚至引导他们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口吃
  家长不可过度焦急
  门诊见闻:有的口吃儿童的家长很焦急,孩子越口吃,他们越心急。
  章依文:儿童时期出现的口吃现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口吃,一般称为“发育性不流利”,即指发生于5岁前、暂时的言语不流利。当儿童已经熟练掌握了句法规则,口吃现象就自然消失。家长不要提醒或指出孩子讲话的不流利,要耐心倾听孩子讲话的内容,对孩子讲话内容作出反应,而不是对他的口吃作出反应。其次,父母要让孩子将所想的表达出来,不要打断、催促他,让他使用自己的词汇。在对孩子的话作出应答前等待1~2秒,以帮助他稳定情绪。每天至少花5分钟时间与孩子谈话,做到语速缓慢、语言简单、轻松愉快。
  多动症
  正规治疗更要坚持
  门诊见闻:儿子被确诊多动症,母亲平日不给他吃药,考试前才给他吃药。孩子考试能勉强完成,但成绩不理想。
  章依文:这位母亲的做法不可取,平日孩子因为注意力缺陷根本没法完成学习任务,知识的漏洞必然不断增大,即使考试时药物帮助他注意力暂时集中能够完成试卷,但平时没有掌握的知识依然不会,成绩肯定越来越不理想,家庭矛盾会加重,师生关系也比较紧张。多动症一旦确诊就要坚持正规的治疗,让孩子能够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够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完成各项任务。家长不必过分担心药物副作用,更不应该将多动症的药物作为考试时的灵丹妙药,这样会错失有效的治疗时机。
  记忆力差
  综合评估因材施教
  门诊见闻:一名即将升四年级的小学生记性很差,特别是语文成绩不好,作文也不会写。
  章依文:要从多个方面评估,要做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智力和学习能力在内的一系列测试来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有很多孩子,其实不是记忆力有问题,而是学习能力稍弱一些,如果恰好又是在一个比较好的学校,学习要求又比较高的话,很容易出现学习跟不上。如果父母不在意,这种情况慢慢地就会导致厌学甚至引发心理问题。父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给每个孩子正确的期望,要因材施教,千万不要给他们过高的压力。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时,要积极寻找原因,不能简单地要求孩子努力学习。
  睡眠障碍
  耐心找出患病原因
  门诊见闻:一名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最近一个月入睡困难,躺在床上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入睡,此前她没有任何问题。
  章依文:孩子之前睡眠很好,近期出现问题,很可能是受了某些刺激或环境有改变。在耐心询问下才得知,小朋友是由于近期看了一部有“吃人”场景的电视剧,害怕自己被怪兽吃掉才出现问题的。家长应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避免过度的紧张刺激,尤其在睡前更不能看此类电视。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强烈的刺激使大脑过度兴奋,影响睡眠。同时,由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局限,难以区分真实与虚假的东西,需要家长与孩子多沟通,及时过滤、消除孩子的担忧。
  记者手记
  章依文教授的诊室是一间充满泡泡的诊室。有的孩子非常调皮,跑来跑去,一刻也不停歇;有的则很安静,不怎么说话。她的“法宝”就是一个能吹泡泡的红色塑料瓶。
  每当孩子在百般开导下好不容易说出了一些对于医生判断病情有帮助的话,她拧开瓶盖说:“来,奖励你吹口泡泡。”孩子闭着眼睛吹一口气,睁开眼时满屋都是泡泡。
  对于一些口齿不清的孩子,章教授总是耐心地教会孩子发音,每当他们说得很接近正常发音时,她又会给孩子一次吹泡泡的机会。
  章教授的座位下有个箱子,里面装了很多东西,印着生活中各种用品、动物的相册,有镜子,还有小玩具。她耐心地让口齿不清的孩子说出相册上的物品名称。厚厚一本相册从头说到尾,慢慢听他们的发音表现归纳出孩子的发音错误类型,为发音治疗提供依据。
  跟章教授出诊,记者体会到,有些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家长要因材施教,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