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后,就到了所谓的“三伏天”。三伏天是农历小暑与大暑间的一段时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热的日子。气温攀高,各类健康问题接踵而来,暑热暑湿就成了我们防范的重点。
专家提醒:
躲开阳光未必躲过中暑
入伏后,中暑进入高发期。重庆大坪三院杨国汉教授提醒大家,高温且通风效果不好的环境下,人体最易易受到暑邪侵袭;而频繁穿梭于高温环境和低温空调场所者,身体忽热忽冷调节不过来,也易患上暑湿感冒。
杨教授说,不要以为只要避开阳光,就可“幸免于难”。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只要是在高温、通风不良且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待久了,同样易“中招”。因此,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保持通风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很多都有空调,且气温与室外的高温反差很大。
热天在室外行走时,皮肤汗腺大开,突然间进入到空调环境中,这时体内的暑热还来不及排完,寒气突然袭来,也很容易中招。另外,冰冷食物引起的肠胃不适等,长期吹电风扇、洗冷水澡,都容易引发暑湿感冒。这些都是中暑的表现。
防暑支招:
藿香正气防暑祛湿最适用
吹空调、吃冷饮等人工降温方式,导致暑、寒、湿等多种邪气伤“人”,出现暑热头晕、热伤风、肠胃不适等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从中医来讲,这些多是内湿外热的病理症状,所以用传统的藿香正气制剂来解暑,最合适。
太极藿香正气液是运用藿香、厚朴等具备挥发、升腾作用的药物,通过中药芳香疗法,把人体中暑后“内湿外热”的封闭病理体系打开,挥散掉体内的湿气、体外的热气,使五脏六腑的运行功能恢复正常,人体正常排汗,中暑症状也就很快消失了。
需要提醒的是,藿香剂型很多,液体制剂液起效最快,对治疗暑热疾病更合适。而且“液”不含有酒精,对人群没有限制,开车也不会酒驾。
三伏天养生:
扶阳去火, 多酸多甘
夏季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以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夏季归心,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多吃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夏天还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有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