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6月06日> 总第833期 > 07 > 新闻内容
你在“心理罢工”吗?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睡眠门诊副主任医师 宋崇升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6日  查看次数:  

  最近微博里流行着一个词汇:“心理罢工”,得到众多上班族的转发,因为他们感同身受。

  所谓“心理罢工”,是指员工对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意放弃。“心理罢工”的员工只做他们不得不完成的工作。而对于其它工作,就算表面上不拒绝,但至少在内心中感到厌烦,工作中一拖再拖,直到不能再拖时才勉强去做。

  上班族在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之后,最初的心理储备逐渐被消耗,自己感觉智慧和心都被掏空了,情感被耗竭殆尽了,意志被消磨光了,所以就会表现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降低。

  心理罢工是一种信号,提示你需要休息了,或需要给自己“加油”了。读懂了这样的讯息,你就会想到适合自己的办法,尽快让自己重新轻装上阵。

  出现心理罢工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原因有三个:职业倦怠、拖延症、季节性情绪波动,所以要解决就要先找对原因,对症下药——

   职业倦怠

   旅游休假,换个环境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指上班族在工作重压之下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在一些重复的机械的职业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如教师、医生、媒体工作人员等。工作久了,如果得不到修复,特别容易出现透支的感觉。

  支招:对于职业倦怠,工作肯定是没办法拒绝的,那么要想办法让自己休息一下,比如休假、旅游等,让自己短暂地离开工作环境,或减少在工作地点停留的时间。通过换个环境、休养生息等方式,寻找新的灵感,焕发出新的工作热情和希望。

   拖延症

   多些自信,享受工作

  拖延的原因,有时是不够自信而产生了对工作的恐惧、回避,甚至逃离;有时是出于对布置的任务产生了抵触心理;有时就是一种习惯了的不良行为方式,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难以激发行动的动力。

  支招:这种拖延症导致的心理罢工人群,则要考察自己的能力、兴趣、特长、性格等与工作是否匹配,是否真的愿意从事这个工作,并享受工作。如果不行,可试着选择性地给自己的漏洞“打补丁”,比如提高自己管理时间和情绪的能力,改善自己的行动力等。

  气候致情绪波动

  增加午睡,少吃辣食

  在夏季,日照时间长,日出时间早,很多人会被动地早醒。而睡眠不足则会让人精神不振,缺乏斗志,心浮气躁。

  支招:现在的天气就像孩子脸,时阴时晴,心理敏感人群很容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更容易出现情绪的大起大落。高温的天气,烦躁是自然的,尤其需要照顾好自己,让心情变得凉爽一些。比如,换上嫩绿色的窗帘,养些绿植,清爽干净。把卧室布置得暗一些,每天中午睡个午觉,规律地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有了烦恼向知心朋友倾诉,少吃易上火的辣菜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