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大家都说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做官者谈起了为官路,不无得意;经商人说起了生意经,沾沾自喜,但也有一些人只听未说。这时有位在中学教英语的同学站起来说:“我是中学教师,虽然没有挣很多钱,但我有一份喜欢做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过的每一天,都在我所预行的轨道内,我活得是个自己,我很快乐。”话音刚落,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
掌声是对这位同学发言的鼓励,更是对他所说“活出了自己”这句话的赞赏。在当今热闹喧嚣、诱惑多多的社会里,能有这份清醒、这份境界,难得!
“活出了自己”,意味着从自己的情况出发,走自己的路。大千世界,人流滚滚,但就每一个人来说,各自的活法有所不同。
虽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活个大岁数不是个难事,但人不安分、心浮气躁,总不是什么好事。医书上讲:心不定则神乱,神乱则病生。为了与别人比个高低、争个上下,或捞点虚名小利,把身体搞垮了,那是很不值当的。
“活出了自己”,意味着不盲从、不攀比。人们过日子,相互间的交流、借鉴有好处,但盲从、攀比则没必要。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好热闹,有人喜清净;有人乐走仕途,有人安于做学问;有人以开宝马奔驰为耀,也有人视骑自行车、开“电驴子”(电动车)为荣;有人以每天有筵席为乐事,也有人视自己炒几个菜与家人共餐为享受。
人间生活,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模式和标准,让大家都得照此办理。有人对此看得很明白,“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从自己的情况出发过自己的日子。但也有些人“这山望着那山高”,放着自己的日子不过,偏得人家怎么样我就得怎么样,这是何苦来的呢?
“活出了自己”,是一个难得的人生志向。怎样才能做到呢?个人的主体意识很重要,也就是说能把握住自己,既不看别人的脸色过活,也不为人云所误。
有这么一个朋友,他在单位处室担任副主任,前不久他的顶头上司正主任提拔腾出了位子。这时不少人遇见他都说:“该当主任了吧!这位子肯定是你的了!”可这位副主任却心静如水地回应:“他是他,我是我!别瞎联想!”照一般规律,正职空缺大都由副职补上,但也未必都如此。仅就这位朋友所说“他是他,我是我”这句话而言,笔者感觉他是个明白人——能看到自己,并依据自己的情况来定位自己。倘若他听了别人议论也觉得自己“有戏”,整日陶醉于飘飘然的状态,一旦“没戏”,那岂不是空欢喜一场?因此说,唤起“我就是我”的主体意识,这是过好自己日子的前提条件。有了这种意识,就会产生“我的生活我做主”的气概。有了这种气概,就能不为时髦所诱、不为浮华所误,纵然别人飞黄腾达,纵然别人腰缠万贯,全然不为之所动,更不与之攀比计较。
时值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期,异彩纷呈迷人眼,而勇于活出自己,可谓一个积极的态度。有了这个态度,心地坦然,笑迎生活,日子过得舒坦;反之,那就会像丢了魂儿似的,把日子过得不成样子。这种情形,恐怕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