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3月31日> 总第815期 > 08 > 新闻内容
温降汤 止鼻血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 罗大伦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1日  查看次数:  

  清代名医张锡纯当老师时,一天,有个叫刘玉良的孩子鼻子出血得很厉害,张锡纯赶快让人把他的家长找来。

  张锡纯给孩子诊了诊脉,觉得脉象很平和。他就问孩子,觉得身上凉还是热?孩子说:没有感觉。张锡纯一想,衄血大多数都是热的,而且当时是夏天,估计是热证的可能性很大。

  于是,张锡纯就开了一点凉血止血的药,但是,孩子服下汤药后,不但鼻子出血的症状没有好,反而是更重了。

  张锡纯赶快再给孩子诊脉,发现这脉搏比开始的时候弱了一点。他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孩子是个寒证啊!

  原来任何的病症都至少要分为寒热两种,鼻子出血多数是因为热证出现的,但也有寒证的,清代医学家黄元御对此很有心得。而张锡纯正是受了黄元御的启发,自创了温降汤,就是专门治疗因为胃气虚寒,导致胃气不降,从而引起吐血、鼻子出血之证。温降汤的组成是:白术、清半夏、生山药、干姜、生赭石(轧细)、生白芍、川厚朴、生姜。

  张锡纯确认了病症,让家长抓了药,给孩子服了下去,一剂而愈。

  医理分析——

  温降汤里,白术是补脾的,生山药除了补脾之外,还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清半夏是降逆的药物,赭石是降下的药物,此时胃气上逆,用半夏、赭石可以镇冲气;方子里的白芍,是怕干姜太热,热入肝经,得白芍的凉润滋养,则可以宁谧收敛,这样血就不妄行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