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健康时报社和北京市长跑俱乐部共同发起的“我是步行族百万签名大行动”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卫生部陈竺部长、黄洁夫副部长、王国强副部长、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等欣然支持……为此,本报记者搜罗了世界各国不同形式的“走”,本期为大家精彩奉上。
德国:
步行日和
步行奖章
德国人有一个传统的爱好,就是步行。每个周日午餐过后,就是他们的“步行日”,也是全国人民放假的日子。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公司经理,工人还是学生,都穿着轻便的鞋子,宽松的衣服,毫无等级观念,一同在人行道上,山坡上,或者七万五千里的森林道路上前行。
为了提倡步行,德国还成立了“步行基金会”,凡是在一年内步行100个小时,就可获赠一枚铜制的鞋形奖章;步行200个小时,可获得一枚银制的鞋形奖章;步行满300个小时,可获得最高荣誉:一枚金制的鞋形奖章。
该基金会的创始人是德国籍汽车制造商的孙子乔治·彭欧泊。因为他的祖父使很多人用汽车代替了双脚,影响了人们的身心,所以他发起这个基金会,为大家创造一个积极运动的理由。该基金会已经颁发出无数奖章了。
澳大利亚:
政府支持
步行上班日
澳大利亚政府鼓励各年龄层的人们花点时间出去步行,并希望能将这一习惯坚持下来,成为每天的运动习惯。
人们可以选择步行上班,把车停在远处或者提前几站下公共交通工具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对心理健康也同样大有裨益。
据统计,约有一半的澳大利亚成年人运动过少,缺乏运动和不健康的饮食是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目前,有超过一半的澳大利亚成年人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
澳大利亚政府为解决肥胖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计划,“步行上班日”便是其中之一,旨在鼓励所有澳大利亚人养成规律步行和体育锻炼的习惯。只要每天步行30分钟以上就可以解决肥胖问题。
英国:
流行设计
健走路线
为了鼓励公务员多走路,英国公关服务机构出钱请了一个名为“城区步行”的公司,为公务员量身定做步行指导。
在一本名为《蒙蒂派松走路法》的小册子里,该公司建议公务员走路时要将头跟脊柱保持在同一直线上,自然摆臂,并强调每一步都要让脚跟先着地,然后脚底,最后脚尖,顺序不可颠倒。
一个总部设在伦敦的机构则要求该公司在为他们制作的册子里列出3条需要走15分钟到25分钟的路线。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则请该公司设计“边走边谈”路线,鼓励员工到户外开会。
“城区步行”制定的小册子针对不同人的需要各有特色,此举不仅能帮助长期坐办公室的公务员锻炼身体,还能为城市节能减排做贡献。
健康时报记者余易安 魏雅宁/整理
领导人带头走
韩国
政府机关公车按单双号出行首日,韩国前总理韩升洙身先士卒,步行上班,倡导节能。
英国
首相卡梅伦虽然出身贵族,但作风平实,还是议员时便已力行节能减碳,骑单车上班,有时还走路去上班。
法国
前总统希拉克是欧洲各国政府首脑中的老大哥,年已七旬却一直拥有一副运动健将的身板,其健身绝招就是步行上班。每天早晨八点半,他都会准时步行去总统府办公,这也是公务缠身的他唯一的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