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2月21日> 总第804期 > 23 > 新闻内容
别让病例成为形象工程
据《羊城晚报》报道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1日  查看次数:  
  新闻背景:近日,广东一位医生自曝每天上班占用60%的时间写病历,看电脑多过看病人,并给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写信要求精简病历书写。
  
让病例回归“本义”
  才能惠利于患者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梁剑芳:以往在教学医院,医生书写的病历被上级用红笔批改得面目全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时至今日,这种情况却再也见不到了。随着医患关系的变化和法律的调整,病历被赋予了诊疗过程证据的角色。为了防范可能的风险,书写完美的病历变成了需耗费大量时间进行的形象工程。
  过于强调病历的证据效应,使其逐渐偏离本来意义,变得四平八稳,少了许多资料价值。而时间的大量占用,也使医患沟通都靠边站了。适当简化书写的繁琐,让医生多些精力专注于诊疗,而非埋首于完美病历的书写,以便最大程度地规避医疗纠纷,这才是恢复病历的本来意义。
  病历不该承载
  过多非医疗因素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郑山海:病历记录是一种医疗文书,本身应该简要而客观。但现在的病历记录被承载了太多的非医疗因素,让临床医生倍感折磨。
  病历写得啰嗦,为的是证明医生的每个行为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以备患者出现了不良后果时,应对家属的质疑。现在的病历书写很多不适合临床工作的要求,既繁琐,又束缚医生的头脑,写出来的病历废话连篇,如果能够剥离那些本不属于病历书写应该承载的任务,还病历书写简要、客观的基本精神,病历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可作为法庭证供的
  病例精简无益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并不认同医生所谓的精简病历的说法。中国的病历是否需要精简?如何精简?我理解的病历书写就是对医生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的真实、客观的记录,这既是将来重要的研究资料,也是法庭的呈堂证供。医生们若把它看做应付检查所写,那就大错特错了,复制病历、病历造假会害了医生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