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近日在第十届诺和诺德糖尿病论坛上发布了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状况调查报告。此次论坛和调查得到诺和诺德公司大力支持,该公司在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开发和生产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一项被称为“全球最大规模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状况调查”的数据称,中国有八成患者血糖不达标,超过一半糖友胰岛素用晚了。
这一数据似乎并没有让人感到吃惊,因为在胰岛素治疗上一直存在这样的两难状况:医生嫌麻烦不愿意给患者处方胰岛素,患者认为胰岛素治疗是危重病情下的最后选择,也惧怕使用胰岛素。
推迟使用胰岛素,容易导致血糖长期不达标,各种并发症风险就会明显增加。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呼吁,医生应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每三个月到半年给患者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适时实施胰岛素治疗。
七:糖化值达到7%就要用胰岛素
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不同,它能反映患者血糖在三个月到半年时间里的血糖状况,被誉为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在6%以内是正常值,超过7%则需启动下一步更强化的治疗方案,比如在口服两种降糖药物血糖仍不达标的情况下,就应该开始使用胰岛素。
六:六成糖友本有望停用胰岛素
对于50岁以内、超重或肥胖、刚刚确诊的糖尿病人来说,早使用胰岛素效果更令人欣喜。数据显示,有近六成此类糖友在早期经过1~2周的胰岛素治疗后,有望只通过饮食加运动实现血糖的平稳。
五:五年是强化干预的窗口期
因为害怕而放弃尽早注射胰岛素显然是不明智的。纪立农称,中国现有的2型糖友病龄多在5~6年之间,还处于强化干预治疗的窗口期,此时或更早进行强化干预,对改善并发症的效果更显著。若发展到8~10年病龄再干预,就算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内,对并发症的改善也是没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