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文利平,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各种皮肤过敏性疾病、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过敏性休克。出诊时间:周一至五上午(周一、三、四上午普通门诊,周二上午预约门诊,周五国际医疗部特需门诊)。
我在门诊中观察到不同患者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可谓千差万别。
在给有些患者,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看病的时候,我感到他的不适可能很大程度都是不良的心理或对疾病的认识不够造成的。他们或过度关注健康而焦虑,对治疗有着太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值;或盲目否认自己的疾病状态而自欺欺人;或漠视应该注意的细节,或者钻牛角尖,太过偏执;很多则太悲观和抑郁。对这些显然都不是正确的心态,因此,他们的依从性往往比较低,听不进医生的建议,他们的预后往往较差,康复期更加漫长,就医花费还更大。
而有些人则非常乐观,他们会很好地跟你沟通,既把自己的病状很有条理地描述给你听,从他的描述中,你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达观;同时,他也会很虚心地听从你的建议,并把自己的想法和你交流。这样的患者往往心态比较好,很多患者在多年的治疗中,几乎成了很好的朋友,很信任,也互相欣赏。他们预后也往往会比较好。
你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你是否幸福。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笑,你对他哭他就哭。生病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我们的免疫监视功能和防御功能下降了,而我们的免疫系统需要我们保持微笑的面容,需要每天开心大笑三次以上。如果能开心大笑,疾病有可能被你感染,对你敬而远之。
心态决定你健康的程度,如果你寝食难安,心事重重,你就会显得格外苍老,也容易生病;如果你心地仁厚,充满爱心,对外界充满好奇,简单而自然地生活,健康当然更愿意和你做朋友。
健康时报相关报道:(更多内容详见健康时报网www.jksb.com.cn)2010-11-1 2版《朱明瑛:工作是不老药》,朱明瑛讲:到了我这个年纪,健康就是心态问题,不愁吃也不愁穿,只要想着做些事情,生活就很充实,也就不会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