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2月10日> 总第801期 > 01 > 新闻内容
走亲戚就要“走”起来
健康时报记者 杨绪军 魏雅宁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0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正月里,走亲戚。不管是“初二初三先丈母,初四初五再看姑”,还是“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这走亲戚的风气,从古到今,就没衰过。但风气还在,“走”却没了。大过年的,从自家沙发挪一下屁股上了车,一溜烟的工夫就来到了亲戚家。
  老坐着可不行,研究证明,这样会使肥胖、心脏病等发作几率大大增加,寿命缩短。
  古代兵书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在健身专家看来:运动健身,也是走为上计。因为走路是最简单、最安全的有氧运动。
  办公族要“弹着走”
  趁着过年这几天,迈开双腿走亲戚,年后上班,精神状态绝对不一样!”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走运动的倡导者赵之心说,不走路,整天窝在那里,连反应都会比常人慢半拍。
  赵之心回忆,以前在乡下,正月浩浩荡荡的拜年长龙穿村过巷,一天下来,一点也不觉得冷。现在,哪怕是进了城,坐上了车,他也要提前下车走起来。
  走路也有技巧,赵之心力推“弹着走”。“这样走10分钟,比遛弯儿两个小时都管用”。 技巧是,每走一步,脚的十个脚趾和前脚掌都要主动发力,特别是大脚趾头要用力,这样脚弓也会参与用力,蹬地速度要快,才能产生弹跳感,脚跟基本不沾地或者只是轻沾地。
  走路金标准5330
  过年吃得多,不走亲戚的时候也要走起来。
  赵之心推出了“健走5330”金标准,指的是每周保持行走锻炼不低于5次,每次不低于3公里,每次尽可能用30分钟走完。
  对于50岁以下的男士来说,最好28分钟能走完3公里;女士可以宽松一些,30分钟走完即可;50~55岁的人,应该用30~33分钟走完;而60岁以上的人如果35分钟能走完3公里,就说明身体达到健康标准了。
  链接:
  
你今天
  步行了没有?

  为什么要走——因为坐以待毙!
  一项历时10多年,针对1.7万人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久坐对健康危害极大。如果一个人大多数时光“在椅子上度过”,那么他发胖、心脏病发作几率会大大增加,寿命缩短,最终“坐以待毙”。
  摘自《坐以待毙不是吓唬人》 健康时报 2010-02-01第03版
  什么时候走——随时随地!每天一万步,可以化整为零。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走,早起30分钟,可以走3000步;午饭后散步半小时,又能走3000步;工作累了休息5分钟,在办公室可以走500步。
  摘自《每天一万步真的不难》健康时报 2010-12-9第10版
  谁来督促走——借助计步器!“我戴计步器9年了。”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说,随时随地走路是最省事的锻炼方式。
  摘自《胡大一戴计步器9年了》 健康时报 2010-04-12第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