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早上刚上班,一位70多岁的阿姨就风尘仆仆地来到了编辑部,正值三九天,看到阿姨冻得红红的脸,顺手就给阿姨倒了杯热水。
阿姨手里拎了一个大口袋,我想让她放下歇会,阿姨却指着口袋说要把这个送给我,我当时有点懵,没敢接。阿姨却打开口袋一定要我看看,原来里面装了一个木板和一堆圆圆的石头子。这下我更晕了。
我问阿姨,这些用来干什么呢?阿姨说,她喜欢去公园踩石头按摩脚底,但是天一冷或者下雨下雪时就踩不上了,于是她就把石头子捡回家,在家踩,这一踩就踩了十几年,现在自个儿受益很大,于是,她便到处找石头子,然后送给邻居、朋友。现在,阿姨来向我们推荐踩石头,并希望能够将这个方法推广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得到实惠。
看着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和被磨的光光溜溜的石头子,我心头一热,收下了阿姨的礼物,晚上回家后我就踩上石头试试感觉,倍儿疼,真不知道阿姨是怎么坚持这十几年的。
感悟:有次,跟一位中医专家聊天时,说及此事,专家夸赞这个办法不错,因为足底有很多穴位,既能按摩足底,又可以让自己做些锻炼。健康人长期坚持可以,但对于有糖尿病的人或者有足病的人就不适合这样做了。
采写过一篇《十分钟缓解便秘》的稿子,介绍了一种方便无痛的助便仪器,稿子见报后接到了许多读者的电话咨询。最令我难忘的便是一位70多岁老奶奶的电话。
从起初谈到对稿子所传达的信息的极度感激,到诉说自己年老体弱深受便秘之痛的烦恼,如同聊家常一样,说着说着,突然提起,孩子,听你的声音岁数不大吧?
听到我说才25岁,老奶奶一下子变得激动了,那你爷爷奶奶应该和我岁数差不多吧,带我向他们问好,感谢他们培养出你这样优秀的好孩子。老人家的这份夸奖,令我感觉很惭愧。老奶奶又说,其实我也知道,很多年轻人嫌老人烦,不愿意和老年人聊天,但是你不一样,你一直在听我说……说着说着,话停住了,我听到电话那头传来啜泣的声音。
感悟:那一刻,令我十分感动。很多空巢老人最需要得到的就是晚辈的关怀和问候,即便平时回不了家,哪怕一通电话,听他们说说话,对老人来说,也会感到心满意足。
电话结束后,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对于繁忙的工作而言,这一小时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那一天,这一通的电话却让我收获了一场难得的慈孝教育。趁中午吃饭的时间,离家百公里却已快两个月没回家的我,含着眼泪悄悄拨通了奶奶家的电话……
作为健康时报的编辑,我时常感到责任和压力,因为有些读者实在太喜欢这份报纸了。对于报纸上的每一句话,都要一丝不苟地遵守,但有时可能遵守得似乎又有点过于刻板了。
有一位饮食版(4版)的忠实读者,早就把编辑电话当成了好朋友热线,每隔几天就会来电话和编辑认真地交流一番,说实话真是有点怕了,因为他咨询的问题有时候让我也很犯难。这不,那天,这位读者又打来电话进行咨询了:“我家的苹果,放的时间有点长了,今天发现个别地方有点烂了,这还可以吃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用“可以”或是“不可以”来回答,只好含糊地说:“一般来说,烂了的水果就最好不要再吃了,但如果烂的地方不是不多,吃了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您还是依情况而定吧。”
感悟:生活中,有些健康原则,应用起来还是不太明确。比如烂苹果的问题,吃与不吃,没法做个试验证明。但是从理论上讲,烂了一个眼,多少还是让健康打了点折扣。道理,科普文章中已经讲给你听了,吃与不吃还是需要读者自己来把握。作为编辑,我真心地希望读者朋友能在学习健康知识的时候,能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自己的健康!
郭聪哲 做到健康可能只需四个字,“张弛有度”,凡事忙碌但不盲目,放松但不放纵。生病的人说,想改变病态,需先改变自己。健康是福,祝愿所有的读者2011年五福喜临门!健康排第一!
和编辑聊聊,有窍门:
短信:发送8599想说的话到106695883
窍门:算上标点符号,一条不超过70个字,一条说不完,可以多发几条。
邮件:jksbbjb@126.com
窍门:投稿最快回复的是邮箱,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把稿件分给相关编辑,邮件上请留好电话,以便编辑能够及时和您进行沟通。
电话:4006106999
窍门:不同的按键解答不同的问题,如收不到报纸按1,咨询广告问题按2,要听清楚再按键,外地读者拨打只收当地的话费,比较省钱。
信件:北京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院9号楼404,邮编:100733
窍门:由于来信邮寄相对上述的方式要慢一些,所以着急的问题,最好改用其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