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徐灵胎曾遇到过很多被庸医所害的患者。一天,嘉定的张雨亭冲进徐灵胎的屋子:“徐先生啊,帮帮忙,救命吧!”
徐灵胎忙问:“怎么了?急成这样?”
张雨亭说:“我的姻亲家姓施,原来是崇明的,现在住在盘门,他的儿子患上了血痢,这个病可不得了啊,这一昼夜拉了有上百次了,痛苦得不行了!您快去给瞧瞧吧!”
徐灵胎一路来到盘门,诊了患者的脉后,告诉家属:“这是热毒蕴结于肠中啊,应用黄连、阿胶等药来调治。”
于是开出了方子,给患者服后,很快就感觉病去了十之七八分,肚子不再那么痛了。
大家都松了口气,于是徐灵胎告别回家了。
等到第二天出诊,徐灵胎看见患者“神清气爽,面有喜色”,诊脉后又开了方子约好第二天再来。
结果第二天刮大风,水路中断,第三天水路才通,徐灵胎赶快雇条小舟,到病家去看看。
患者的家属厉声回答:“病已经重了!”
徐灵胎问:“除了我这个药,患者曾经服用别的药了吗?”
张雨亭回答:“因为您没来,就给他请了当地的名医,结果名医说患者阳虚,不能解毒,就开了人参、干姜等药补阳,结果服用后更痛了!”
医理分析——
徐灵胎在记载这个医案时总结:“近日治暑痢者,皆用《伤寒论》中治阴寒入脏之寒痢法,以理中汤加减,无不腐脏惨死,甚至有七窍流血者,而医家病家视为一定治法,死者接踵,全不知悔,最可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