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徐灵胎是个很传奇的人,如果真的按医生的标准来衡量,他又似乎一辈子都不是医生,因为他一直在搞政府的水利工程,看病是业余爱好,谁有病了就找他看,似乎也不怎么收钱,有时候还自己搭钱进去。
比如当时江南大才子袁枚来找他看病,病还没看呢,徐灵胎先搭上了自己家那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煮了给人家下酒吃了,外加酒钱若干。
徐灵胎学习中医几乎是自主学习,他找出了全部的医书,发现书还真不少,于是拿出《难经》,找来各个学问家对此书的注释,然后参照这些书籍,开始自己写一本注释《难经》的书。
徐灵胎先是看了一段时间的《难经》,发现里面有些问题,于是就用《黄帝内经》来做参照,参考各家,对《难经》进行注释。从写书开始学,一边写一边学,等写得差不多了,也学得差不多了。
这本《难经经释》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出版了,此时的徐灵胎对中医的了解估计已经比其他的中医强了。然而他还很不满意,击鼓再进,又顺手注释了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也不仅仅是注释,而是对其中一百种他比较熟悉的药物进行了研究。
这本书后来也出版了,叫做《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是在他四十四岁的时候出版的。后来他快马扬鞭,在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后,又写了著作若干。
医理分析——
《难经》是把中医里面的一些基本问题,用提问与回答的形式总结出来,共八十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