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1月06日> 总第793期 > 15 > 新闻内容
心衰看专科门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 吴 彦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6日  查看次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专家提醒:

  严格地讲,心衰不是一种独立的心脏疾病,而是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及高血压病等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其中冠心病越来越成为心衰的首要病因。近10余年来,经过反复摸索和临床试验,医生已经找到了一套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只要按照规范的治疗方法去做,可以大大改善患者长期预后,至少可以使死亡的危险减少一半以上。

  作者:吴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心衰。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五上午。

  “老三样”靠不住

  哪些方法可以治疗心力衰竭呢?有些老病号顺嘴说出“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老三样。不错,地高辛、利尿剂和消心痛等药物确实可以改善病人症状,感觉“活得更好”了。许多患者都了解这些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甚至能根据病情变化自己调整药物剂量。但是,这些药物并没有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因为这些药物并不能降低死亡率。

  近年来发现,抑制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激活的药物才是可以提高生存率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螺内酯等。这些药物还能改善心功能,使扩大的心脏缩小,最终症状得到改善。国内外均已经将这些药物列为慢性心力衰竭规范治疗用药,只要患者能够耐受,就应当充分使用。

  换新药不容易

  这些真正有效的药物留给患者印象往往不佳,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在开始使用阶段(一般为6周)有可能加重症状。有的患者因此会认为大夫“医术不高”或“开错了药”,拒绝复诊或频繁更换医生或医院。而这段时间正是需要医患配合,共同通过的艰难时期。“难”就难在需要不断进行药物调整。医生需要根据病情用药并逐步增加药量,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配合治疗。直到药物达到充分有效的剂量,病情稳定后才可长期维持稳定的治疗。

  患者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些人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出现干咳、血压偏低、肾功能暂时恶化;有些人服用β受体阻滞剂出现水肿、胸闷加重等。这些不良反应使患者感觉还不如使用以往的药物见效快。而调整剂量阶段每隔1~2周就需要到医院复诊一次,这对患者来说非常不容易。另外,这些药价也高于以往的强心、利尿药,每月需要数百元药费,使一些患者望而却步。殊不知,正是这些药物减少病情复发,降低再住院率,可以使长期总的医疗费用显著降低。而生命的延续更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

  爱上新药不容易

  正是由于这些障碍,普通门诊难以对患者施行规范的治疗,因此,直接看心衰门诊是最便捷的方式,心衰门诊往往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担任,这些医生熟悉心力衰竭规范治疗方法,可以根据病情开始用药并逐步增加剂量。更重要的是患者在相对稳定的心衰门诊医生处就诊,看病有了连续性,医生更容易掌握病情变化,便于药物调整。

  心衰门诊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大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浙江医院,郑州大学一附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疾病医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