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日本患“新型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年龄也大多集中在20~30岁。所谓的“新型抑郁症”就是患者在工作时精神萎靡,情绪低落、抑郁,但假日或者下班之后马上就会变得生龙活虎,也称为工作型抑郁症,在白领中尤其常见。
据近期的《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政府为了尽早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项新的政策方针:企业或事业单位在实施健康诊断时应添加一些可以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的诊断项目,比如了解员工的睡眠状况等。精神疾患的诊断将作为防抑郁防自杀的策略于2011年开始实施。
这种“新型抑郁症”患者的表现往往是工作时死气沉沉,下班后马上恢复活跃状态,并且积极参加社会娱乐活动。工作中如果出现问题,也马上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对于自己经常带给他人困扰的事实也没有充分意识。这种“新型抑郁症”即使通过药物治疗病情得到一定缓解,一旦回到职场,抑郁症状马上又会表现出来。因此,早期发现抑郁症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是防治抑郁症的最好办法。
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心理门诊柏晓利点评:
抑郁症指的是情绪低落持续两周以上,伴有思维迟滞和活力下降。日本所谓的新型抑郁症并不属于抑郁症的诊断范畴,在国内是没有这种工作型抑郁症说法的。但是这种情绪障碍的确会严重影响工作,需要积极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目前仍然存在着对抑郁症的“污名化”,很多人还是担心被人当做精神分裂患者,抑郁症只是一种很普通的心理疾病,积极就医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现在一些用人单位在用人之前会做一些心理测评,了解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让他们发挥特长。这是需要鼓励的,也是对企业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