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卡 搜索
首页 医药 生活 慢病 监督 活动

为缓解术前焦虑,这家医院把患者带进手术室

2021-04-22 来源:健康时报网

阅读提要:4月17日,中日友好医院邀请15位即将手术的胸外科、骨科患者及家属走进手术室,参观模拟手术的全流程,同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医院手术室的一道门,将里外分割成了两个世界,让手术室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里面环境如何?医护人员怎样工作的?手术过程中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对于从来没有进去过手术室的患者和家属来说,手术中太多的未知让人焦虑不安。

4月17日,中日友好医院邀请15位即将手术的胸外科、骨科患者及家属走进手术室,参观模拟手术的全流程,同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体验是为了让患者减轻焦虑

“做手术体内有钢板怎么办?”

“麻醉药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吗?”

“手术当天我需要怎样做?”

一大早,中日友好医院手术楼十分热闹,15位几天后即将手术的胸外科、骨科患者及家属,正在接受手术麻醉科医生的术前宣教指导,其中年纪最大的患者已经79岁了。一会儿,他们还要去参观手术室和麻醉后恢复室。

医生做了术前准备基本讲解后,这些患者心里的不安和焦虑,此刻全部化作一个个问题抛向在场的医护人员。中日友好医院手术麻醉科主任张亚军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这次活动主要是让患者及家属接受围术期注意事项宣教,同时近距离了解手术室环境及体验手术流程,从而帮助他们“减压解惑”。


医护人员现场讲解麻醉流程。石梦竹/摄

“一般来说,患者如果术前过于紧张焦虑,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这些会对现场手术和术后恢复造成影响。”张亚军说,如果能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充分了解自己在手术过程当中的经历和细节,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良情绪。

一位患者家属表示,他和媳妇儿是专门从东北来北京看病的,本来心里特别忐忑,能遇上这样的活动,了解手术的全过程,“这个机会很难得,感觉非常幸运。”

“有你们在,我心里踏实多了”

术前宣教后,患者及家属根据科室不同,分成骨科与胸外科两组,同时换上了绿色的手术服,开始参观手术室和麻醉后恢复室。参观过程中,手术麻醉科医护人员细致介绍了不同区域的功能、器械的使用,还安排一位医生扮演“模拟病人”,让医生进行现场演示手术场景。

“就是这个推车把你们推进手术室的,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在这个推车上做手术。”

“麻醉之前问了好几次你的名字,是我们在一遍遍确认信息,不要嫌烦哟。”

“这块屏幕是4K的,比我们平时看的电视还要清楚,可以帮助医生非常清晰地看到体内的情况。”

“在麻醉患者后,我们帮助你们摆好体位,用这个带子束住胳膊时间比较久,可能会造成术后肩膀有点不舒服。”

参观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细节,医护人员都很认真耐心地向患者们讲解着。


医护人员在无影灯下向患者演示手术流程。石梦竹/摄

“原来一场手术要经过这么多的环节。”一位上了年纪的患者说,他上一次进到手术室里手术,麻醉后就睡着了,醒来发现手术已经结束,感觉非常迷茫。这一次通过参观,终于知道自己在手术室到底经历了什么。

而在参观过程中,患者和家属从一开始的紧张情绪中逐渐放松下来,对很多手术细节都充满了好奇,不断提问,在场的医护人员也耐心又不乏幽默地回应着,甚至在讲解结束后,患者们依然把医生们团团围住,问着与各自相关的问题,气氛十分融洽。

张亚军表示,医院需要这样的人文关怀。平时高效率的工作让很多医护人员专注于技术上的提升钻研,却忽视了患者及家属的在情绪上的需求,其实有时候患者只是需要一些安慰和关怀。“比如术前准备麻醉时,医护人员不要板着脸直接问准备好了没有,和患者聊聊家常、说几句他的家乡话,这些简单的小事都能够让患者情绪上得到很好的缓冲。”

“看到一场手术原来是这样的流程,手术室里并不是一个医生,而是一整个团队。有你们在,我心里踏实多了!”参观结束后,患者们纷纷表示,自己没有像之前那样紧张,对手术更加放心了。




医护人员在麻醉后恢复室答疑解问。石梦竹/摄

对医护人员多一份理解

“医生,手术室里连个凳子都没有,你们每天都是这样一直站着在手术室里工作好几个小时的?”参观间隙,一位患者在手术室偷偷问张亚军,张亚军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告诉患者手术室里原则上是不允许医护人员坐着的。“我们学的就是站着给患者做手术,说不定坐下就不会操作了。”一位医生在旁边开着玩笑。

事实上,在一场手术中,除了主刀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其他大部分工作,如手术室的准备、器械消毒等都是由手术麻醉科的医护人员来完成。每天几场手术,平均十几个小时持续工作是他们的常态。




手术麻醉科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准备。石梦竹/摄

“你们真是太辛苦了!真不容易。在我以后的工作中,也要学习你们这种敬业的精神。”在参观后,一位患者家属动情地向在场的医护人员们表示,他们激励了自己,以后对待生活要更加进取努力。张亚军笑着说:“我们的本意是改善自身工作,让患者更加满意,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收获。”

而这样的活动,在中日友好医院已经举办了6年。6年来,“走进手术室”主题活动让医生和患者都收获颇丰,患者对医生的工作多了解一些,医患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和谐一些。然而,张亚军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其实第一次“走进手术室”活动,并不是面向患者,而是医院为了“稳定军心”,向医护人员的家属开放。

“比如我的父母年轻时候都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并不理解我为什么每天长时间加班,我告诉他们,并不是我自己,我们整个团队都是这样高速运转的状态。”张亚军介绍,科室里有些年轻的医护人员刚刚成家,整日的忙碌难免会让家属有些意见,医院便想到让家属来看看医护人员们日常的工作状态,让彼此多理解一些。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家属更明白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张亚军回忆,有一次活动邀请了医护人员的孩子来参观,他们最开始并不理解爸爸妈妈整日的忙碌,在体验了医院的工作环境和状态后,有些小孩子甚至表示也要成为一名医护人员,做了不起的事。“能被患者和家人理解,这才是我们心里最温暖最光荣的时刻。”他说。


(运营:孙欢)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电脑版 | 手机版

联系合作:010-65369714

广告业务:010-65368968

健康时报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