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卡 搜索
首页 医药 生活 慢病 监督 活动

房颤患者发生卒中更危险

2022-04-19 来源:健康时报网

阅读提要:因房颤生成血栓导致的卒中,叫做“心源性卒中”,比普通卒中更危险。

受访专家:

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亚洲心脏协会主席。

因房颤生成血栓导致的卒中,叫做“心源性卒中”,比普通卒中更危险。

房颤容易使心房造成血栓。心房负责储存血液,心房和心室良好配合,心脏节律性搏动完成全身血液循环。一旦心房发生纤维性颤动,即房颤,血液就不能按规律泵出,而是在心房内旋转或停滞,容易形成血栓。

房颤患者都要预防卒中

房颤全称为“心房纤维性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可在心房内生成血栓,尤其心房中有一个很像耳朵的“凹糟”结构叫“左心耳”,更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到达大脑、心脏其他部位可造成脑卒中、心肌梗死等重症疾病。霍勇介绍,“普通的卒中可能源于脑血管畸形或狭窄导致的血流阻塞,而心源性卒中形成的血栓阻塞导致的卒中往往是‘大卒中’,影响范围大,致死、致残性很强。”霍勇谈到,所有的房颤都有卒中风险,然而有一些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更高,包括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变的患者。

我国每年用于治疗房颤的花费可达300亿人民币,其中用于治疗房颤导致脑卒中的费用可达49亿。“因此,要做好对房颤病人的筛查,区别哪些患者更容易发生卒中。在诊疗的过程中可结合多种疾病因素,为患者的发病风险打分,危险积分越高,就应当加强患者卒中的疾病预防教育以及治疗力度,积极预防卒中。”霍勇强调。

房颤患者做好慢病长期管理

当常感到心慌或是体检出心律失常,就应当考虑到房颤的可能性,及早诊断,积极治疗。

预防心源性卒中,需对房颤进行长期规范的管理。霍勇谈到,房颤筛查管理是心内科医生的“基本功”。另外还要提升治疗规范性,目前房颤领域药物治疗率和控制率仍有待提升,改善患者心功能长期预后,需要连续、规范的抗凝治疗。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在2016年发展房颤中心,推动房颤等重大疾病在关键环节上进行标准化、体系化建设和疾病管理能力”霍勇谈到,在房颤中心成立前,患者中抗凝比例仅约为10%~20%,房颤中心建设初期可达27%,到目前发展到1300多家医院建立房颤中心,抗凝率可达到近80%。

专家呼吁提高房颤新药的医保可及性

此外,在用药管理上,需要提高房颤新药的医保可及性。霍勇教授介绍,过去房颤领域创新药进展缓慢,如之前2012年时就有原研的决奈达隆在国内获批,但当时由于商业环境变化未能成功上市,也未参与医保目录评审。目前药物成功上市,可以为复律后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维持长期、稳定的窦性心律。希望这一次医保目录可以纳入此类房颤治疗药物,让医疗机构可配备、患者可负担房颤新药,让新药发挥相应的作用,增加临床药物选择多样性,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房颤药物的可负担性。

参考文献:

中国房颤中心正式成立 开启规范化管理新时代,中国胸痛中心,2016-09-09,https://www.chinacpc.org/home/aview/56


(运营:齐钰)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电脑版 | 手机版

联系合作:010-65369714

广告业务:010-65368968

健康时报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