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卡 搜索
首页 医药 生活 慢病 监督 活动

什么是DRG、DIP?你关心的问题这里都有

2021-12-19 来源:健康时报网

阅读提要:12月18日,第一届中国CHS-DRG DIP支付方式改革大会发布了CHS-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 DIP(按病种分值付费)国家试点成效,并启动了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谢忱)12月18日,第一届中国CHS-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大会发布了CHS-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IP(按病种分值付费)国家试点成效,并启动了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早在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便明确的提出了:“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按服务绩效付费,形成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2019年6月,国家医保局正式公布了DRG支付的试点城市名单,并于2020年11月印发了DIP支付的规范与病种目录库。

传统的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

我国传统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项目付费,即根据诊疗过程中用到的所有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等,医院在诊疗过程中使用多少,医保和患者根据比例就支付多少。

为什么要医保支付改革?

传统模式下的支付方式,可能产生“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让参保人多花钱、医保基金多支出。而DRG和DIP两种新型付费模式便可以克服当前支付模式的弊端。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是按照患者的患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把病人分入临床病症与资源消耗相似的诊断相关组,以组为单位打包确定医保支付标准。

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是利用大数据将疾病按照“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组合作为付费单位,医保部门根据每年应支付的医保基金总额确定每个病种的付费标准。

这两种改革都是通过打包定价的方式,促进医疗机构转变运行机制,促使医疗服务提供方主动控制成本,为参保群众提供健康所需要的最适宜的服务。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什么作用?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疾病治疗打包确定一个支付标准,结余费用成为医院收益,超额费用医院自负,能够推动临床路径更科学、药品耗材使用更合理,通过结余留用等方式,让患者、医保和医药机构在降费提质上能够相向而行。

试点地区的医疗机构在新付费模式下,能够主动控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诊疗、医药以及耗材项目,精细化管理程度提高。医院的效率、资源配置等多项绩效指标均有了明显改善,比如例均费用、医药耗材费用、住院时长等指标逐年下降,给老百姓看病就医减轻了负担。

医保支付改革的目前成效如何?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李滔表示,3年来,试点城市全部进入了实际付费,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促进了医保管理机制的深刻转变,医保付费从按项目付费向价值付费转变,从被动买单向主动作为转变,从单纯手工审核向大数据运用转变,从粗放的供给侧管理向精细的供给侧管理转变。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什么时候落地实施?

支付方式改革在医改过程中起到基础性、引导性作用。11月,国家医保局出台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在三年内从目前的101个试点城市推向全国。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都将开展支付方式改革,到2025年底,要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


(运营:)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电脑版 | 手机版

联系合作:010-65369714

广告业务:010-65368968

健康时报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