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卡 搜索
首页 医药 生活 慢病 监督 活动

足踝虽小,行走事大

2012-10-15 来源:健康时报

阅读提要:日常生活中,小小的足踝到底有多大的功能?护理不当会引发多少潜在的危险呢?记者在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与张建中主任一起,见到了不少因忽略“小足踝”,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而影响到行走的患者。

前不久,刘翔因“跟腱断裂”与奥运会奖牌无缘。日常生活中,小小的足踝到底有多大的功能?护理不当会引发多少潜在的危险呢?记者在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与张建中主任一起,见到了不少因忽略“小足踝”,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而影响到行走的患者。

受访专家:张建中,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矫形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曾赴美国巴尔的摩联合纪念医院足踝外科中心进修,建立了国内首家足踝外科专科门诊

擅长治疗:足踝外科疾病(足部和踝关节疾病、创伤和畸形)

出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膝盖骨内旋

只因平足

小孩平足需观察走姿

四岁半的小童(化名),年初时父母发现他两脚后跟不平,脚踝向外翻。只因小童自己也说走路不疼,父母就没太在意。只是,最近发现孩子走路双脚呈外八字,两个膝盖骨也不正常了,两腿并拢后小腿间有一个大的缝隙。这才着急了,带来医院找医生给好好看看。

张建中主任仔细给小童检查了腿和脚的关节后说:“这是足弓发育不良引起的膝盖内旋。”看到家属和记者都一脸的疑惑,张建中主任继续解释道:“儿童的足弓到4~6岁开始形成,因此,在此年龄之前的平足,大部分可以进行矫正。但有一部分儿童,即使超过此年龄,仍然没有足弓,可以到医院检查,部分孩子由于畸形较重可能需要使用足垫,支撑足弓,预防足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畸形。”

小童的双脚脚踝外翻,处于发育期的膝盖长期处于非垂直站立,所以导致膝盖骨内旋。张建中主任建议,如果孩子平足,行走姿势不正常,应该到医院检查。如果发现轻微症状,可到专业机构定制矫正鞋垫,矫正畸形。对于严重畸形,早期手术,可避免关节僵硬,影响身体发育。

距骨软骨坏死

只因崴脚

恢复软骨活性还是难点

“1999年,我有过一次严重崴脚,当时静养1个月就开始正常行走了。当时并没有什么不适的。”张力(化名)坐在轮椅上,被家人推了进来。

张力继续跟医生说:“一年以后才开始轻微疼痛,就这样一直忍痛继续坚持工作。直到2008年,实在太疼了,就去医院找医生看,医生说是滑膜炎,已经引发距骨软骨坏死。这些年一直是保守治疗,吃些止疼片,现在就是想问问有没有办法能根治?”

“很多患者都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不在意,等自己实在是熬不住了,才想到去医院,看看医生能不能给彻底解决了。”张建中主任无奈地说,“这位患者就是太掉以轻心,小病不医酿大祸。崴脚常常被认为休息一下就会好。大多数人都不重视。其实不然,踝扭伤后可立刻冰敷,一个月内不要过多活动。再次出现疼痛,更需要静养,严重则需就医。”

如果已经出现距骨软骨局限性坏死,目前治疗上可做植骨手术。长期滑膜炎导致患者的关节表面软骨损伤严重,由于软骨损伤后难以再生,恢复软骨活性仍是治愈的难点,手术修复后,一些患者可能还有疼痛的现象。

走路疼痛

只因拇外翻

早期矫形严重需手术

“我是遗传的拇外翻。”记者见到一位年纪也就20多岁的小姑娘,脱下自己的鞋袜给张建中主任看自己的脚。“小时候大脚拇趾外翻大概只有10度。现在25岁了,拇外翻越来越严重,第2趾都被挤出来了,像‘鸡爪’一般,很难看。现在只能穿宽松的鞋子,否则走不了路。一直都有脚垫,也没当回事,只是最近脚垫越来越疼,不得不来医院了。”

张建中主任在看了这位姑娘的脚后,说道:“病情较轻的拇外翻一般采用普通的物理治疗,如穿有足弓支撑的专业健康鞋,佩戴拇外翻矫正器,对于部分患者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畸形的发展。但对于较重的拇外翻,如果想要根治,主要是手术治疗,这也是最佳的根治方法。”

拇外翻早期只是外观不美观,没什么疼痛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拇趾畸形程度也会越来越重,还会有爪形趾、鸡眼、脚垫等并发症。双脚疼痛到无法正常行走,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张建中主任建议,当发现有拇外翻畸形时,要早防。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电脑版 | 手机版

联系合作:010-65369714

广告业务:010-65368968

健康时报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