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卡 搜索
首页 医药 生活 慢病 监督 活动

医疗圈怎么看乳腺癌

2015-01-26 来源:健康时报

编者按:

歌手姚贝娜乳腺癌复发转移去世,社会关注。健康时报除了在第一时间做出《乳腺癌复发的四个疑问》报道(1月22日健康时报23版)外,更搜集了乳腺癌专家、医疗界人士对乳腺癌早诊、治疗和康复相关的观点。一起看看!

早诊:一个年龄两种方式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主任欧阳涛: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乳腺癌是早期发现可以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乳腺癌的好处有:1、治疗内容可以简单,少花钱;2、应用能改善生活质量的诊疗技术的机会多,比如可以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避免腋窝清扫等。得了乳腺癌,一是要活得长,二是要活得好。所以,得了乳腺癌治不治疗,用什么方法治,手术做和不做,对患者的生存长短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

什么是有效的早诊检查?参照欧美的标准,记好一个年龄两种方式就行:所有女性都应该1~2年进行一次乳腺检查,其中40岁以下的,只需要做全乳超声检查,40岁以上则需要全乳超声+乳腺钼靶两项检查。一次检查的花费也仅仅是一份化妆品的代价。

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乳腺癌自检,但自检并不是乳腺癌早期发现的好方法,2005年的北美癌症早期诊断指南就已经不再推荐定期乳腺自检作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了,因为这个方法不能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普通人自己摸不靠谱,哪怕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乳腺科医生,如果没有乳腺X线和B超,仅凭靠手扪诊,也照样会漏掉大量的早期乳腺癌。全乳超声和乳腺钼靶的检查比自检更好。

治疗:和你的医生一起面对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主任医师卫燕:

大家知道,经过规范治疗的早期乳腺癌的十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5%。在这个阶段,疾病属于可治愈的。但不是治疗结束就万事大吉了,坚持按照医嘱进行随访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目的当然首先是所有人所希望的,就是确认目前没有无症状的转移灶存在。其次,是希望做到再次的早发现、早治疗,争取取得对于复发转移疾病较好的控制。

毛泽东说过一句话,“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里,如果我们把疾病看做“敌人”的话,我的理解是,不要过度惧怕疾病,因为单纯惧怕也不能解决问题。与你选择的医生一起认真地治疗疾病,持续地关注身体变化。同时,适度的放松心情和适度的身体锻炼是维持健康的硬道理。

关爱:男同胞们要“给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懿辉:

当代女性,正扮演着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角色,尤其是上世纪60、70年代乃至80年代后出生的女性,时下正是家族中赡养老人、哺育后代、维系家庭的中坚力量。但是,忽然有一天,她们中的一群人却成了一种叫作“乳腺癌”的疾病的受害者。

疾病导致的肉体的伤痛和心灵的创伤,可能是她们一生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拿到诊断报告,看着“乳腺癌”字样,她们的内心会无助和恐惧;手术后那一道抹不去的疤痕,犹如一把钢刀深深地刺痛女性心底最柔弱的一块;而康复期的她们,往往会主动选择回避,在独自疗伤的过程中,与社会和家庭渐行渐远……

她们需要帮助,尤其是男同胞们的帮助。丈夫的一个眼神、一个相拥、一段倾听,都将带给那些女性深深的暖意。爱的涵义绝不只是海誓山盟,相反,不离不弃以及带有温度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她们康复中最为重要的一股力量,某种程度上这股力量有时胜过那些药物,神奇而微妙。

最后,也要提醒男同胞们,要远离癌症的不仅仅是女性。乳腺癌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而很多男性好发的癌症又何尝不是呢?生活方式的自省意识,是需要整个家庭共同思考,一起完成的。如果说,过去的生活方式犹如一列疾驰的列车,开往一条错误的轨道,那么癌症的出现不应是终结这趟旅程的“判决”,相反它是给予整个家庭、社会纠正道路的信号,一个让人们重新审视生活的机会。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电脑版 | 手机版

联系合作:010-65369714

广告业务:010-65368968

健康时报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