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医药 生活 慢病 监督 活动

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全国学术交流会启动

2025-06-25 来源:中国网

近日,“‘松论健康,龄铸经典’-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全国学术交流会”在成都举办。大会邀请了20余位嘉宾共同探讨了当前高血压防控的痛点与有效策略、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控中的价值,以及如何做好中药循证研究等议题,深入交流了高血压中西医结合防治的创新与发展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为会议题写祝词,肯定了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控和循证探索中的成绩。此次会议由《中华高血压杂志》主办,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所长谢良地教授主持开幕式。大会邀请到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宗贵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高颖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明军教授、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副主任董强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马晓昌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陆峰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玲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赖新星副研究员等行业专家进行现场讨论。

在临床诊疗中,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是降压的重要方法。而且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进行穴位按摩,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穴位按摩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中医药对基线血压的要求较低,无论是二三级高血压还是一级高血压,甚至在正常高值血压段,中医药均能稳定发挥其固有的降压效果,这使得中医药在基线血压不太高的患者中,能够更明显地体现其降压速度和幅度。西医主要通过单一靶点(如RAS阻滞或血管扩张)来降压,而目前部分中成药,例如松龄血脉康则通过多靶点作用,增强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同时阻断RAS系统并缓解睡眠问题,不仅能够降低血压,还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管弹性等途径发挥血管保护作用,表现出中成药的独特价值。

会议不仅肯定了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领域的临床价值,也在为中医药文化发展建言献策。对于中医药结合人工智能,多位专家发表观点:中医药循证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标准化与个体化之间找到平衡,希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通过舌象、面象等中医特色方法,结合现代技术实现辨证的标准化,从而推动中医药循证研究的国际化;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实现中医标准的统一和推广,是未来需要重点探索的方向。对于患者感受的关注,也来源于专家们的丰富临床经验: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需要更清晰对适应人群定位,以便西医同行和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与选择;中医药不仅应关注降压效果,还应全面评估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黄晶 原文有删减)


(运营:荆雪涛)

返回顶部

电脑版 | 手机版

联系合作:010-65369714

广告业务:010-65368968

健康时报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