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卡 搜索
首页 医药 生活 慢病 监督 活动

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落地!精神科床位数量十年翻番

2022-07-30 来源:健康时报网

阅读提要:7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设置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通知,决定设置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遴选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为医学中心主体医院。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张赫谭琪欣赵苑旨)这一晚,全国精神疾病领域医生的朋友圈都转发了同样的信息。

很多人说,为了这一天,等了几十年。

7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设置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通知,决定设置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遴选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为医学中心主体医院。

这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中南大学副校长、湘雅二院院长黎志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等多位精神病学专家,多年来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而不断奔走呼吁的目标之一。

“成立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无疑会对提升全国精神疾病诊疗水平,缓解目前医疗资源不均衡现状带来极大的促进。”7月30日,陆林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语气难以激动和兴奋,他期待的是,未来能进一步落实系列配套措施支持,充分发挥医学中心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医院官网图

过去十年精神科医生增长近2万人,床位扩容至60多万张

自1898年,我国第一家精神专科医院落地广州芳村以来,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事业已走过了124年,但在陆林的印象中,精神卫生事业真正快速发展起来,不过是近10年的事。

“我从上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后就立志要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但在当时,精神科在全国都属于一个比较冷门的学科,精神科医生也并不被大众所接受。”陆林告诉记者,在那个阶段,他发现精神疾病患者不仅承受了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疾病对患者家属和家庭也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但当时精神科的医疗资源、药物和治疗手段极度有限,不能很好的解决他们的问题。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精神疾病医疗机构仅572家,共有精神科床位132881张,注册精神科医师16383人。照此计算全国平均精神科床位密度为每万人1.04张;平均每10万人中才有一位精神科医师;且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则更低。

2009年,精神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才被进一步凸显,一则消息鼓舞了像陆林这样的一批年轻的精神专科医生骨干:随着建设精神卫生防治体系被纳入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将投资150亿元对约600所精神卫生机构进行改扩建设。

4年后,被视作我国精神卫生领域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到来。2013年5月,在上海、宁波、深圳、北京、杭州、无锡、武汉的精神卫生地方性法规先后颁布实施的基础上,历时27年的磨砺,《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原则和管理机制、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的康复、精神卫生工作的保障措施等都做了规定。在法律保障下,精神卫生事业开始迅速发展,系列政策纲要开始密集出台。

2015年3月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明确到2020年,健全省、市、县三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东部地区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不低于3.8名,中西部地区不低于2.8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配备专职或兼职精神卫生防治人员。

截至目前,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根据各地政府官网公布的信息摸排发现,纲要发布5年间,全国超30个省市地区设立了区域性的精神卫生中心。

“过去十年,我国精神科床位数增加很快,由21万张增加到60多万张,尤其是近几年增长特别快,精神科医生也从2万人到现在已经有4万多人。”陆林告诉记者。

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数量超2亿人,医疗资源区域、城乡差距明显

但尽管如此,目前我国精神卫生医疗资源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县里有三家比较大的综合医院,但都没有设置精神科,这个小县城有这么多的人,却没有一个可以给我帮助的精神科医生。”贵州省威宁县的芸华(化名)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自2019年抑郁症发作至今,由于一直没有得到合适的治疗,病情依旧反复。

芸华的话戳中了精神疾病领域医疗资源的痛处。作为总往北京上海各大城市跑的资深患者家属,刘国富(化名)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如果不是来北京找对了医生,可能连儿子是什么病都不知道。

据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精神障碍患者达2亿4326万4千人,总患病率高达17.5%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过1600万人,发病率超过1%,而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

与此同时,2019年发布于《柳叶刀-精神病学》的一份调查研究揭示,从精神疾病患病率的地区(城乡)差异来看,农村居民的精神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尤其是痴呆的患病率城乡之间呈现显著差异。

陆林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提供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精神卫生资源仍面临较大缺口,部分精神科医生通过其他科转岗而来,精神科专业背景和处置能力不足,且近10%的地级市没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将近50%的县医院没有精神科床位或精神科执业医师。

从区域分布上看,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查阅复旦大学医院研究所发布的医院排名发现,中国最好的精神医学专科资源,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省份。对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在7月30日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的成立,可以助推国家精神领域的规范和相关文件的出台,帮助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补足短板。

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同时体现在综合医院里。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病学科主任王小平教授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透露,目前我国提供精神科服务的主体是精神专科医院,服务量超过80%。“从我院神经内科曾经做过的一项调研来看,在过去10年的住院患者里,有30%左右的患者用了精神科的相关药物,但精神科的诊断率只有6%,所以综合医院里存在大量未满足的精神心理科的服务需求。”

“此外,临床诊疗方面,精神障碍病因复杂、病程漫长,现有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ICD和DSM诊断系统)都是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做出临床诊断,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精神疾病诊断的不规范导致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接受治疗效果不佳,给精神疾病的临床诊疗带来很大挑战,精神疾病专科的规范诊疗体系亟待建立。”

“在上述种种因素影响下,设置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能够协助国家相关部门,促进国家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规范培养以及临床科研协作等职能,是众望所归的一件事情。”陆林表示。

全面提升精神疾病诊治水平任重道远,需更多配套措施协同配合

“当然是一件好事,我们都特别开心,起码说明精神医学科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到了国家层面!”7月30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随机访问了5位精神专科医生,他们均向记者表示,最大的期待是能借此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到精神卫生的重要性,也期待医院中“冷门”的精神科不再“冷门”。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设置标准,国家精神医学中心应当为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在精神医学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能够提供服务的精神科床位数≥300 张;急性(短期)住院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总数≥20%,符合精神科疑难急重患者收治标准患者≥70%。

“医学中心的定位和传统的医院不同,要求医教研防管全方位提升。”是国家卫健委为医学中心设定的目标。对于被遴选成为医学中心的主体医院而言,国家精神医学中心的落地,无疑将意味着更大的使命和责任。

“国家精神医学中心的申请流程经历了大约一两年的准备,团队一起筹备了很长一段时间。接下来要履行国家医学中心的职能,我们任重道远。”陆林向记者透露,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精神学科人才是当务之急,在继续致力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设科研创新和转化平台的基础上,北大六院将会重点规划建立国家示范级精神科师资能力培训中心、多点辐射精神科网络在线远程教育中心,协助制定国家级精神科专科培训标准等,同时加强国家精神医学分级诊疗服务网络和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遴选出的四家主体医院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是唯一一家综合性医院。对此,王小平告诉记者,目前精神科的患者群体中患有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的患者超过50%,但这类疾病的就诊率及治疗率仅10%左右,且多数都会选择在社区医院或综合医院就诊,综合医院里很多学科患者因躯体疾病继发或共病精神科的问题也不在少数,“所以推动在综合医院设置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精神卫生医疗服务可及性的重视,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医学高质量、同质化的发展。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未来将会致力于将传统医疗与新兴智慧医疗技术结合,为全人群(从健康到疾病)提供全生命周期(从儿童至老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医院将横向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和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为代表的精神专科医院分工合作,纵向依托已有的国家精神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创新网络,对外桥接发达国家顶级学科,对内连结省市县三级协同创新网络。”7月30日,中南大学副校长、湘雅二院院长黎志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黎志宏表示,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落地后,湘雅二院的最终目标是成为集精神障碍诊治、预防、研究、人才培养、康复与管理、心理救援六位一体的国家级中心,并重点覆盖中西部和南部包括大湾区,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

“此外,单一的政策可能无法产生长期的普遍的影响,国家医学中心最终能否符合期待成为国家精神医学的高地,充分发挥管理示范和技术辐射作用,仍然需要监管政策、人员、经费等系列配套措施的出台和执行。”陆林告诉记者,只有多个环节之间协同配合,才能够让设置医学中心的效益最大化,最终真正让精神疾病患者受益。


(运营:荆雪涛)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电脑版 | 手机版

联系合作:010-65369714

广告业务:010-65368968

健康时报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