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卡 搜索
首页 医药 生活 慢病 监督 活动

3.9%的高龄老人无人倾诉!亟需心理支援和教育引导

2020-10-25 来源:健康时报网

阅读提要:通过与十年前的对比调查发现,90.2%的高龄老人选择跟家庭倾诉,在家庭当中主要的倾诉对象是子女,其次是配偶,在社会倾诉渠道上,选择向保姆倾诉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值得注意的是,有3.9%的高龄老人无人倾诉。

(健康时报记者 梁缘)

“当高龄老人有心理需求时,跟谁倾诉?”在由北京市青年政治学院和首厚·大家养老社区主办的“老年心理健康与积极老龄观培育”专题研讨会上,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丁志宏提出了一个关于高龄老人倾诉对象的课题。

通过与十年前的对比调查发现,90.2%的高龄老人选择跟家庭倾诉,在家庭当中主要的倾诉对象是子女,其次是配偶,在社会倾诉渠道上,选择向保姆倾诉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值得注意的是,有3.9%的高龄老人无人倾诉。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丁志宏

3.9%的高龄老人被“失语”

大多面临丧偶空巢双重困境

自从老伴儿“走”后,老张彻底“失语”了。上个月一个周末的下午,老张在广场上跟人下棋,回到家时唤老伴儿名字,没人答应,进里屋发现老伴还在睡觉,再近一瞅,才发现,老伴已经“走”了。

不说日常生活少了照料,现在就连嘴不用张了——子女都在在国外,一周一次的电话都稀罕,跟前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没人说话”这件事本身,成了老张更大的“心事”。

根据《人口学辞典》的定义,高龄老人是指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高龄老人是老年特征最突出的人口,一般经济不能自立,体弱多病,生活自理能力差或不能自理;大部分已丧偶。

丁志宏通过对10149名高龄老人201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9%的高龄老人无人倾诉,主要由于这部分高龄老人面临丧偶和空巢的双重困境,不仅缺少与家人沟通的机会,闭塞的信息环境又让老人无法向社会求助,导致这部分老人出于一个“被失语”的状态。

丁志宏教授指出,如果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孤独、苦闷、寂寞心理,加速老年人生理、心理衰老,甚至会诱发抑郁症、老年痴呆和其他精神、心理疾病,严重还可能使人采取极端方式,如自杀。而高龄老人在被照顾的同时,社会参与更少,他们精神需求会更多更高。

六成老人跟子女倾诉

保姆在高龄老人生活中愈发重要

根据调查,与十年前相同,90.2%的高龄老人选择跟家庭倾诉,在家庭当中主要的倾诉对象是子女,其次是配偶,选择跟儿子和女儿倾诉的老人占64.2%。在儿子和女儿之中,高龄老人更倾向于跟儿子倾诉,占46.9%,在社会渠道的倾诉对象中,相比于10年前,老人跟保姆的倾诉比例明显增高,从0.5%增长到1.1%。

“当一个人80多岁的时候,他的儿子一般在60岁左右,当一个人到60岁的时候,他更能够去理解老年人的需求,他也更多的时间去陪伴自己的父母。”丁志宏认为,相比各方面机能更好的低龄老人,高龄老人对外界各方面的依赖性都更强,而子女就成了高龄老人首位的依赖对象,高龄老人的子女所处的年龄段也是即将退休或已退休阶段,刚刚步入老年,因而对于高龄父母的心理需求也会更能感同身受。

丁志宏教授介绍,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和平均预期寿命在增长,但是在增长的过程当中,残障人群的平均寿命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健康平均预期寿命。这意味着,残障生活的时间越长,子女陪伴的时间越长。对部分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保姆的照料是必需的。这也使得这十年中,老人跟保姆的倾诉比例明显增高,整整翻了一倍。

高龄老人极少向社会求助

建立适老化家庭和社区势在必行

为什么老人选择倾诉的对象首选家庭而不是社会?丁志宏教授认为,目前社区提供的服务与老年人所需求的服务存在结构上的错位。也就是说,社区提供的服务是老年人不想要的。

丁志宏教授建议,针对老人倾诉无门的问题,需政府通过政策、法律、文化等承担其对高龄老人精神需求支持责任。要转变“重物质轻精神”观念,使物质养老与精神养老及安全发展,实现高龄老人物质保障与精神满足的统一。

社区要在满足高龄老人精神需求上大有所为,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在高龄老人之间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互相沟通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于生活自理的高龄老人,可举办太极拳、书画比赛、下棋比赛、讲座等;对于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可发展一些室内休闲活动,比如上网、剪纸、写作、拼图、编织、收藏等。开通心理热线,把建立年龄友好型社会落到实处,建立适老化家庭和适老化社区。


(运营:)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电脑版 | 手机版

联系合作:010-65369714

广告业务:010-65368968

健康时报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