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谭琪欣)8月30日,海南省发布《海南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引发业界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方案明确提出将严格控制三级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从严开展医院等级评定,逐步取消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
多位业内人士在采访中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形成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在基层,疑难重症在大医院就医格局,是我国医改的主要目标之一。海南从省的层面首提逐步取消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但要让改革的红利真正落到患者身上,还需更深入的调研数据支撑,以及加快系列配套措施的支持。
多地探索大医院关闭普通门诊
事实上,逐步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的规模和数量一直是近年来公立医院改革的趋势。
早在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就提到,要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控制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在海南之前,广东东莞、青海省等地也曾有过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的类似说法。例如,2017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东莞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在门诊业务上,三级医院和镇街医院要逐步压缩和关停普通门诊,原则上仅保留专科(专家)门诊。 青海省原卫计委要求,2017年,在做好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用药衔接的前提下,自2017年7月1日起全部取消简易门诊,基础普通用药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同时从7月1日起,西宁地区各类三级医院(含省妇幼保健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西宁地区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数量要较上年减少25%。
“虽然近年来有不少抢先‘吃螃蟹’的医院,但事实上整体推进的力度和速度都不尽如人意,围绕我国三级公立医院‘究竟是先做强,还是先做大’的争议多年不止,摆在各大医院面前的问题很现实:一旦取消了普通门诊,医院怎么维持原有的收入?年轻医生队伍如何培养?这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位长期关注医改政策趋势的业内专家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度和决心,也是阻碍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议按照病种逐步推进
“逐渐减少普通门诊可能会成为大型公立医院改革的长期趋势,但要在全国范围内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海南以省为单位进行统筹和布局,属于区域先行先试的创新之举,也会给各地三级医院改革的推进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鼓励各地结合医疗资源的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著名骨科专家关振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不过,即便如此,要取消普通门诊也需循序渐进。“目前三级医院内的普通门诊,正常情况下指代的都是各个专科内有别于专家门诊/特需门诊,一般由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接诊的普通门诊,实际上也是专科门诊的延伸。” 关振鹏建议,考虑到目前基层医院学科建设的单一性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建议未来应进一步明确对‘普通门诊’的定义,同时,按照病种逐步推进,优先取消跟基层医院有重叠的慢性病和全科门诊设置,而部分对技术和人员要求较高的专业普通门诊应继续保留。
此外,在关振鹏看来,基层能不能接得住,也是决定未来政策的红利能不能真正落到患者身上的主要因素。“将慢病、常见病留在基层是对的,但前提是这名患者已经被确诊为慢病、常见病。但目前我国基层医疗资源无论从人才还是技术上仍然存在短板,诊疗能力跟三级医院存在明显差距,能够真正吸引患者的还是专业技术和口碑,这就意味着,要逐步取消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就要同步细化强基层的系列措施,利用好医联体灵活的上下转诊功能,将医疗资源最合理的利用起来。在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的同时,还要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一些必备的医疗仪器设备。
“纵向上,医改的每一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单一的政策是无法产生长期的、普惠的影响的,需要跟进多种配套措施的出台和执行,才能够使得改革的效益最大化。横向来说,为了配合医改相关工作(如DRGs工作)的步伐,需要多个相关部门联动才能推进这项事业,包括医保、卫健、药监、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螺旋式地上升和缓慢地进步,不可一蹴而就,让三级医院‘断臂增肌’不可避免会遇到阵痛期,但阵痛过后,或许能够促进医疗机构加快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关振鹏说。
(运营:刘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