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医药 生活 慢病 监督 活动

大咖共话胸外新进展 中国胸外微创技术比肩世界

2020-11-29 来源:健康时报网

阅读提要:“中国医生目前的胸腔镜操作已经不输任何国家。” 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德若教授在11月27日~28日,由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承办的第十二届2020北京胸外科学术年会上介绍,胸腔镜已经可以触及人类胸肺的任何部位,作为目前进行胸部肿瘤切除的主流方法,相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显著的优点。早期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能达90%。

(健康时报记者 张彦婷 )“中国医生目前的胸腔镜操作已经不输任何国家。” 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德若教授在11月27日~28日,由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承办的第十二届2020北京胸外科学术年会上介绍,胸腔镜已经可以触及人类胸肺的任何部位,作为目前进行胸部肿瘤切除的主流方法,相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显著的优点。早期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能达90%。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大会致辞


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德若致辞

早期肺癌腔镜手术5年生存率超90%

谈及胸外手术的主流趋势,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德若教授表示,随着胸腔镜操作技术和器械的发展,三孔、两孔甚至单孔操作都能把病灶处理的和开胸一样干净;而创口小、疼痛少也能让患者更快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大大节约经济成本。刘德若教授回忆当年的开胸手术“着胸腔镜操作技术和器械的发展,三孔、300毫升。而如今,“胸腔镜通常是在1.5cm的胸壁小切口下进行。医生是看着电视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完成手术,这就等于将医生的眼睛伸到了病人的胸腔内进行手术操作。手术视野、病变显现、手术切除的范围以及安全性有了极大保障。”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长、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石彬教授说。

“早期肺癌尤其是A1期早癌,腔镜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能达90%。一些附壁生长的腺癌等,还可能治愈。”刘德若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很多老百姓担心胸腔镜切不干净,但其实它能达到和开胸手术一样的效果,甚至可能更好。

微创腔镜手术改变食管癌诊疗现状

在胸外领域一个重要分支食管癌领域。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食管外科主任李印教授解释:食管癌手术是所有外科手术中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对病人的创伤很大,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恢复也比较漫长。所以,技术的改进对病人来讲非常重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食管外科主任李印在会上发言

目前,最普及最广为接受的是微创技术。李印教授表示,常规食管癌术后需要禁食7-10天甚至更久,并且需要插如胃管、营养管、粗大的胸管等。经过技术改进的微创技术,术后基本不用插入这些管子,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喝水、进食,5-7天可出院。

“但这个技术的推广目前仍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经过比如半年到一年的长时间学习,才能达到掌握加速康复技术的目的。”针对微创技术的全面推广,李印教授也提出了现阶段的困难与挑战。

北京市胸外科学术年会是胸外科领域重要学术会议,迄今已举办12年。本届大会上,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周军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院长付卫教授以及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北京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等学者嘉宾参与大会,北京医学会会长封国生教授,北京胸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高树庚教授,以及北上广川等各地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刘伦旭教授、何建行教授、姜格宁教授、刘俊峰教授及孙大强教授分别发来了视频贺辞。这次年会还增加了辛育龄教授百岁寿辰祝福环节,体现了年轻一代胸外人对老前辈的尊重与感激!


(运营:张爽)

返回顶部

电脑版 | 手机版

联系合作:010-65369714

广告业务:010-65368968

健康时报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