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卡 搜索
首页 医药 生活 慢病 监督 活动

黑色素瘤:曾经的“癌中之王”,如今能精准“摧毁”

2020-03-23 来源:健康时报网

阅读提要:据郭军教授介绍,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由于转移率高、治疗难度大、临床预后差,黑色素瘤常被称为“癌中之王”。近年来,黑色素瘤已成为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其中之一,我国每年大约有2万例左右的新发病例。

活动背景: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2》让人们知道了“黑色素瘤”。美国癌症协会统计的历史数据显示,由于治疗效果差,转移性黑色素瘤平均存活时间不到一年,一度曾被称为“癌王”。黑色素瘤如何辨识?目前的治疗手段有哪些?《人民名医》直播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郭军教授为您详细解析黑色素瘤如何精准防治。

看直播请扫下图二维吗:

每年2万新发病例,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郭军教授介绍,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由于转移率高、治疗难度大、临床预后差,黑色素瘤常被称为“癌中之王”。近年来,黑色素瘤已成为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其中之一,我国每年大约有2万例左右的新发病例。

被诊断为黑色素瘤的患者曾经一度无药可救。“有很多对其他肿瘤有效的方法,用到黑色素瘤上基本没效,比如常规的化疗,只有6%-7%的有效率。一旦发生转移,平均生存期只有6个月左右。”郭军教授说道,“中国的黑色素瘤患者几乎占了亚洲一半,与欧美国家人群的病灶主要来源于躯干和头颈部皮肤不同,我国患者的黑色素瘤病灶多来源于肢端皮肤(四肢末端不覆毛发的位置),约50%患者发病位置集中于掌指、足底或甲下,且多数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

黑痣癌变,这几种要特别小心

郭军教授指出,其实我们每个正常人身上都有痣,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痣,但有几种痣要特别小心,可能会有癌变的风险。

第一种是先天性巨痣,就是一出生身上就有一大片黑痣,有的甚至可能整个后背、整个臀部都是。对于先天性巨痣,除了防晒以后,还建议儿童期可以争取完全切除,因为它恶变的风险比较大。

第二种是普通黑痣。正常人身上的普通痣分为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皮内痣很少有恶变,需要关注的是交界痣和混合痣。普通人如何判断自己的痣有没有癌变呢?

郭军教授教给我们一个简单的ABCDE判别法,A是看这个黑痣的对称性,恶变的一般外形都不对称,生长不均衡;B是看边缘是否模糊或不规则;C是颜色,一般黑色素瘤颜色都会变化,多呈污浊的黑色,也可能出现色素缺失;D是直径,如果超过5毫米就应该警惕;E是重点看变化,就是与以前相比,这个痣是不是在短期内快速增大或变厚,有出血、溃疡等也预示癌变。

精准治疗,患者生存期大幅提高

郭军教授是我国黑色素瘤学科带头人,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黑色素瘤专科病房,领衔推动了中国黑色素瘤规范诊疗体系的建立,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大部分黑色素瘤领域药物临床研究的项目总负责人,国内所有相关药物的注册临床研究都是由郭军教授的团队领衔的。

在提到我国黑色素瘤治疗手段和患者生存状况时,郭军教授欣慰地说道:“如今,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给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黑色素瘤这个活不过一年的癌中之王已逐渐有望成为一种慢病,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期已上升到50%左右。”

郭军教授把靶向治疗形象地比喻为导弹精准摧毁火车头。他说,黑色素瘤都有驱动基因,如果把这些基因看成一个个火车头,那么靶向治疗就犹如特制导弹,精准摧毁目标火车头。因此,对于确诊为黑色素瘤的患者,医生都会建议他们做基因检测,目的就是看患者的肿瘤病灶是否携带“目标火车头”。比如像BRAF基因突变的患者,就可以用维莫非尼进行靶向治疗,2018年这个药已进入国家医保,为很多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据郭军教授介绍,时下最热的免疫治疗最早在黑色素瘤上取得了成功,几乎所有黑色素瘤患者都可以接受免疫治疗,如果有基因突变,甚至可以靶向和免疫治疗联合;没有基因突变的联合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像起源于鼻腔、口腔、食道、阴道、结直肠、肛门的黏膜黑色素瘤,约占到中国黑色素瘤四分之一左右的比例,这类黑色素瘤比皮肤黑色素瘤还难治,预后也不好,但是用最新的免疫治疗PD-1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阿昔替尼,有效率从不到10%提高到将近50%。

这些认识误区把早期拖成了晚期

郭军教授指出,黑色素瘤早期一般处在水平生长期(可理解为在皮肤表层扩散生长,并未往皮肤深处浸润),这时如果把它完整切掉,后续几乎不需要什么治疗,相当于治愈了。但如果进入到垂直生长期,进入到真皮层下部甚至皮下,就会侵犯毛细血管和淋巴管。肿瘤细胞一旦进了血管和淋巴管,就等于是上了高速公路,不好控制了,很有可能出现远处的转移,所以提高认知,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误区1:不疼不痒不用管。郭军教授指出,他经常碰到这样的患者,脚趾上长了很大一块黑痣,但由于它不疼不痒,也不妨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患者就没去管它。直到黑痣破溃、流血才来就医,大多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欧美国家一般发现的都是1毫米以下的早期癌,而我们的病人往往是4毫米以上的晚期,这说明我们对这个疾病的认知还亟需普及。”

误区2:老流鼻血是天气太干了。黏膜黑色素瘤会导致鼻腔、口腔、食道、阴道等局部发生不明原因的出血,这很容易被忽视或是误诊。有的病人发现最近老流鼻血,止住后过了两天又流,以为是天气干燥引起的。这种情况建议去医院就诊检查一下。

误区3:大便带血可能是得了大肠癌。直肠黑色素瘤的有些症状跟直肠癌很相似,大便总是带血,还有些已经绝经的女性,突然发生阴道出血,会误以为得了妇科疾病或是妇科肿瘤,殊不知,这些也可能是黑色素瘤的信号。

误区4:走错科室过度治疗。很多患者会去外科就诊,有些甚至被做了截肢。郭军教授指出,我们发现做一个完整的皮肤扩大切除,再进行皮瓣修复,与做截肢后的预后效果是一样的,但截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非常大。因此,这也提示患者,遇到黑色素瘤的一些疑似症状应到黑色素瘤的专科去就诊。


(运营:)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电脑版 | 手机版

联系合作:010-65369714

广告业务:010-65368968

健康时报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