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选条件:年龄在65岁以上(1956年12月31日之前出生)。
行业贡献:行业奠基人、开拓者,行业领域里的旗帜性人物。(权重35%)
患者评价:有非常丰富的医学人文素养与非常好的患者口碑,重视并参与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权重20%)
科研成果:临床科研在行业有重大的影响力,为推动行业发展做出里程碑式开拓性贡献。(权重30%)
专业职务:曾任或现任国内外权威专业协会、团体重要职务;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科室主任,为该类别领域的全国性、区域性整体诊疗规范、水平、学术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权重15%)
-
简 介
1928年5月生,93岁,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从1981年起开展胃肠激素的研究,为我国最早开展胃肠激素研究者之一。在我国首先建立了胃泌素、胰多肽、生长抑素、降压素、表皮生长因子等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并提出有效根治的用药方案。主编《胃肠病临床药理学》,担任《内科临床和进展》副主编、《现代胃肠病学》副主编。陈寿坡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
简 介
1932年2月生,89岁,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原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原主任委员。参加多部专业书籍的撰写和编辑,刊发论文一百余篇,主编大型学术专著《呼吸病学》、《现代内科学》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卫生部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称号,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部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2008年,被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授予终身荣誉奖。朱元珏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原主任
-
简 介
1932年10月生,89岁,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作为我国肿瘤化疗领域的先行者,他创立中山医科肿瘤化疗学科;他是杰出的临床医生,摸索出何杰金氏病治疗的“中国模式”;他为中山医科建立了首个具有国际声誉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基地;他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肿瘤内科团队。管忠震
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
简 介
1929年11月生,92岁,北京市天坛神外研究所所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前副所长,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在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患等方面成功地救治了很多危重病人,上世纪50年代就曾开展经额开颅切除眶内肿瘤、三叉神经痛Dandy等多项手术,为新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赵雅度
北京市天坛神外研究所所长
-
简 介
1945年生,76岁,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院长、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教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四、五届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神经外科学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在国内率先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将神经外科手术从脑解剖结构保护提升到脑功能保护,展开脑功能保护和脑功能重塑基础研究,推动我国神经外科学达到国际水准。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赵继宗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院长
-
简 介
1932年生,89岁,美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英国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法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欧洲外科学院荣誉院士。曾任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胆道癌学组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研究所所长。国家发明专利14项,独创9种新术式,在国际和国内率先开展5项新技术,主编教材7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奖等20余项,获中华医学会肝胆外科分会“终身成就奖”。彭淑牖
曾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研究所所长
-
简 介
1942年3月生,79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博导。国际上首次提出特发性脊柱侧凸PUMC(协和)分型、首次发现先天性脊柱侧凸致病基因TBX6。主编《骨科手术学》等41部,发表论文600余篇。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创办中国骨科年会COA,制订多部诊疗指南规范等,引领中国骨科国际化规范化。热心公益,领导白求恩基金会,筹资十余亿,为边穷地区百姓健康扶贫,2019年评为中国公益人物。邱贵兴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
-
简 介
1934年6月生,87岁,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市创伤骨科与骨关节疾病临床医疗中心首席科学家。建立了我国第一所骨科生物力学研究室;在国际上研发了骨粒骨水泥和中国国内第一代多孔表面人工关节;在国内首先利用骨髓干细胞富集技术,开展了脊柱融合和骨不连病人的临床治疗,是我国著名的骨外科和骨科生物力学专家、形状记忆合金医学应用的奠基人、中国人工骨关节领域的主要创始人。戴尅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
-
简 介
1942年12月生,79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名誉所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名誉主任主委。中国角膜病专业的领军者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开拓者,国内眼库建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将中国眼科角膜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等各推向世界前沿。在国际率先提出并论证了角膜植片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临界诊断标准。80岁高龄仍奋斗在医疗、科研和教学一线,每年主刀完成约1000例复明手术。谢立信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院长
-
简 介
1938年9月生,83岁,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学研究近50年,擅长中医药防治中风病与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事中医标准化研究,组织起草27种疾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牵头建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首个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他培养了中医药行业第一个传承博士后,已培养近百名医学博士、博士后。王永炎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
-
简 介
1936年5月生,85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顾问,新生儿专业领域蜚声海内外的标志性专家,因对新生儿科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被公认为行业泰斗,至今仍每周出诊。引领推动建立我国13个大城市的儿科急救中心,组织制定多项新生儿疾病诊治常规与指南等开创性项目。先后荣获中国医师学会首届《中国新生儿医师奖特别奖》,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终身成就奖等。获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编教材和出版专著32部。魏克伦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教授
-
简 介
1940年8月生,81岁,曾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医学院院长。小儿内分泌领域具有丰富诊疗经验。与团队首创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入法抢救酮症酸中毒患儿,大大降低死亡率;与团队在国内首创糖尿病儿童夏令营管理模式,明显降低酮症酸中毒复发率;全国首先将胰岛素泵应用于儿童糖尿病治疗;国内首先采取强化综合治疗儿童肥胖症。在Ⅰ型糖尿病研究方面多次获国家及北京市科技奖。2018年获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终身成就奖等。倪桂臣
北京儿童医院原院长
-
简 介
1937年5月生,84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原副院长,我国神经病理学先驱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倡导的“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的病理诊断模式,为临床提供最有价值的诊断信息。2019年被评为中国病理学事业终身成就专家。他收集患者神经病理资料五十多万例;带领全科在总结资料的基础上主编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诊断图谱》等3部专著,参编各类医学著作及教材15部;担任《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神经肿瘤杂志》等十余本专业杂志的编委。徐庆中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原副院长
-
简 介
1939年4月生,82岁,北大医学部放射肿瘤学终身荣誉教授,国家标准委员会放疗分会主委。曾获国家科技成果奖一项,中科院及北京市成果奖多项。曾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领衔防治神经性毒剂处方研究,至今仍作为部队制式装备使用。主编著作10余部。最早赴美学习质子,首创中国高LET射线治疗,2016年担任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国家验收评审组组长。最早推广精准放疗技术,拟定健康体检肿瘤筛查标准沿用至今。致力于放疗人才培养,耄耋之年仍坚守在肿瘤放疗一线,被业界誉为放疗元勋。申文江
北大医学部放射肿瘤学终身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