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杨维中:70年,中国公共卫生收获这10大成就!

2019-12-26 17:57:15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经过70年不懈奋斗,中国显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杨维中,近日梳理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

专家简介:

杨维中,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客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世界公共卫生联盟执委,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秘书长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949年,全国仅有卫生人员54.1万人,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专业妇幼卫生机构9个,没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到2017年,医疗卫生机构增长至983394个,专业妇幼卫生机构306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481个,卫生人员已超过1100万人。”

疾控机构和人员的变化,仅仅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就的一个缩影。经过70年不懈奋斗,中国显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杨维中,近日梳理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

一、建成基本完善的适合国情的卫生体系

通过70年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中国建成了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参与,全社会共建的卫生工作机制,建成了包括管理体系、筹资(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的卫生工作体系。建立了包括疾病防控、卫生保健、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

二、国家卫生费用持续增长,支付结构不断改善

为了改善卫生状况,提高人民健康水平。70年来,我国一直保持卫生投入的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卫生总费用也快速增长。“1978年,我国总卫生费用110.21亿,人均11.5元,到2017年,总卫生费用52 598.2亿,人均3 783.8元。”

支付结构上,到2017年,政府投入比列增加到28.9%,个人支付比列降低至28.8%。

三、初步建成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

我国公共卫生发展以政府投入为主,多种渠道筹资,通过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等多种形式,建成了我国“广覆盖低水平”的医疗卫生保障体制。

“2010-2017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从15元提高到50元,服务项目从最初的9类41项扩大到12类47项。” 杨维中解释,“从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到老年人健康管理等等,这12大类服务项目,已基本覆盖居民生命全过程。

四、公共卫生设施不断得到加强,环境恶化得到遏制

生活环境,小到我们所饮用的一滴水,一口空气,无不影响着我国民众的健康与安全。“我们实现了,所有城市居民都使用安全卫生饮用水。2016年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人口比例提高到82%。”

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 10 )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 22.7%。

五、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成效显著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染病大规模的暴发、流行显著减少,一些重大传染病被消灭或消除,一些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1964年后就没有再发生天花,2000年开始保持无脊灰状态,2008年在全球率先消灭丝虫病,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标准。”我国大多数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与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六、居民营养和体质水平大大提高

2016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贫血患病率分别下降到1.49%、1.15%、4.79%,提前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目标。中国儿童身体发育指标明显提高,2014年13岁的孩子与30年前同样年龄的孩子相比,男孩增加了8厘米,女孩增加了6厘米,男、女孩子的体重均增加11公斤以上。

七、妇幼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

中国住院分娩率从1985年的43.7%提高到2018年的99.9%,孕产妇死亡率从1949年的500/10万降低到2018年的18.3/10万,婴儿死亡率从1949年的200‰降低到2018年的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991年的61.0‰降到2018年的8.4‰。2016年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91.6%和91.1%。

八、卫生应急体系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全面加强

在全国分区域设置4类36支国家级和近2万支、20多万人的地方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卫生应急人员队伍日益壮大,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

“中国紧急医学救援和灾后的卫生防病能力显著提高, 2014年,国家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达标率升至91.5%,超过全球70%的平均水平。”

九、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2009年颁行《全民健身条例》,31个省(区、市)完成省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年至2014年,已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 405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9 447个,体育公园2 366个,健身广场24 879个。截至2015年底,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3.9%,全民健身站点平均达到每万人3个。

十、国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中国人均期望寿命翻番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均期望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短短几十年,无论是平均期望寿命,还是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基本健康指标都达到了中高收入水平国家的水平。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