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 > 热点 > 正文

于泓:青少年体检31年都没变

“探讨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体检模式”新闻沟通会在京召开

2016-04-25 18:05:05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还在吃奶的孩子来月经,9岁性早熟的孩子最终身高138 cm,10岁的矮小男孩被告知是女孩,20岁的男孩长乳房……如果说这是事实,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惊讶。但是,这真的就是事实。

(健康时报记者 李桂兰)还在吃奶的孩子来月经,9岁性早熟的孩子最终身高138 cm,10岁的矮小男孩被告知是女孩,20岁的男孩长乳房……如果说这是事实,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惊讶。但是,这真的就是事实。

于4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探讨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体检模式”新闻沟通会上,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青春期医学专科主任于泓介绍,这是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出现的真实病例。

\
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于泓

“当在门诊中多次看到这样令人痛心的病例,看到孩子们被耽误再没有治疗机会时,触发了我们很多思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最佳的儿童青少年体检模式刻不容缓。”于泓说。

儿童青少年面临诸多青春期健康问题

为什么儿童要定期进行健康管理?长春市儿童医院体检管理中心主任李明辉表示,因为儿童青少年时期,整个的心理、身体的发育速度非常快,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中,且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心理、生理特点。“我院在这两年的体检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问题都是被家长、学校忽视的健康问题。如漏斗胸、隐睾、脊柱异常等。”

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主任李辉介绍,根据北京市2011年的学校体检资料统计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生长发育状况不佳,其中超重肥胖超过30%,身材矮小及身高不足占13%。超重肥胖是近年来儿童卫生保健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预防控制成效甚微,关键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不利。其次,身高生长迟缓、性早熟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就诊人数逐年攀升,但由于缺乏既往生长监测资料使病因分析变得复杂,增加了本来可以避免的诊疗费用,有些儿童因诊断延误而丧失了治疗时机。

现行体检模式亟需改变

于泓教授在会议上介绍,据估算,当前我国有4.5亿儿童青少年准备或正在进入青春期,但青春期生理问题却被“常规体检”遗漏,且健康体检出现了断裂,监管也出现断裂。

于泓介绍,目前现行的体检模式是从1985年开始实施的,31年来体检内容变化不大,大多数在非医疗场所的学校内完成,且群体年度报告科学性不强、无法律效应。0~6岁学龄前儿童健康体检归属卫生计生委管辖的妇幼保健院完成;6~18岁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健康体检归属教育部行政管辖的中小学生健康保健所完成;18~24岁大学生健康体检归属教育部所属的各大院校校办医院完成。

“现行的健康体检内容也不科学:有月经初潮、遗精的问卷,却无性发育查体;无生物学评价的单次身高和体重表层测量结果;也几乎没有心理行为发育相关内容。”于泓表示。

儿童青春期保健应各司其职

中日医院医保办主任、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专科主任张知新教授认为,儿童青少年体检隶属于不同部门,势必造成脱节。“这种体制还导致监测问题与检查治疗机构的转诊缺失,使得一部分检查出来的异常儿童青少年,由于告知及转诊管理缺失,导致未及时转诊,延误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教务处处长、内分泌科潘慧教授指出,“我们建议教育部门和中小学生健康保健所可以继续组织体检,具体实施由专业医院专业医护人员完成,医护人员出具具有法律效应的科学诊断报告,可以最后由教育部公布数据,但需要卫生计生委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并落实方案。”

企业在儿童青少年健康领域同样发挥重要作用。金赛药业高级市部经理赵威女士介绍,从1996年到2006年,金赛和儿科专家共同关心矮小儿童、改变矮小儿童命运,帮助孩子回归社会、回归自然。

倡议全社会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体检

《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女士在沟通会上宣读支持青春期健康体检倡议书,并与专家、企业共同启动发起倡议:青春期医学以青春期的儿童青少年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其性发育、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综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行为发育学、护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科学内容,研究青春期正常发育规律、保健方法和异常发育中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方案及预防措施等。

(运营:黄奇存)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