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世界肾脏病日。众所周知,肾脏疾病是一种顽固、疑难、隐匿的疾病,一旦延误了诊治,患者最后只能依靠支付巨额费用进行透析治疗来延续生命,因此,肾脏病又有“隐形杀手”和治疗中的“富贵病”之说。对于肾脏病,早防早治,始终是上策。
昨日,记者采访了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唯一常委、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魏连波教授,为大家带来预防肾脏病的实用提醒。
高发群体:感冒者,南方人
临床证明,以下群体的肾脏病发病率较其他人群要高:
1.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人和有肾脏病家族史等情况的人。
2.患有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血脂、高尿酸)、慢性泌尿道感染、尿路梗阻、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等)、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菌素等)、高蛋白饮食、吸烟、过度饮酒、低出生体重、年龄65岁以上的人。
3.感冒患者。感冒专业称呼为“上呼吸道感染”,医学研究证明了上呼吸道感染与肾病发病存在客观联系。
4.南方地区的人。“海鲜、老虎汤、啤酒”的饮食习惯使南方地区出现高尿酸血症(即“痛风”)的比例较其他地区高很多,继而引起的痛风性肾病、肾衰竭比例也是很高的。
防治现状:四高三低
四高:发病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
三低:发病的知晓率低、合理治疗率低、并发症知晓率低。
患者数量:十中有一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超过10%,尿毒症的患病率大约为万分之3到5,大概有超过100万尿毒症病人需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目前已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有20万~30万人,以每一名透析患者每年需花费10万~15万元治疗费用计算,国家每年支出的费用和患者家庭持续10年支付的费用,都是巨额的。
常见误区:指标高一点点没事
“身体好没必要定期体检”、“肾功指标高一点点没问题”,抵触透析、不积极治疗等都是目前市民和慢性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误区。这对慢性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十分不利。
魏连波举例子称,国内检测肾功能最常见的指标是“血肌酐”,常见通用的指标范围是44~133umol/L,患者就诊时有的测出150umol/L左右,认为只是高了一点点。他们根本不知道其危险性,因为人的肾脏功能具有很强的代偿潜力,比如一个人只要有一个肾脏,检验血液的肾功指标就是可以正常的。换句话说,当我们发现肾功的验血治疗出现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异常时,其实肾功能的损失已经不足50%了,也就是说两个肾脏相当于坏死了一个。
如何预防:每年一次尿检
魏连波建议,正常人最好每年定期做一次尿常规检查,有必要的话做B超及肾功能检查;有糖尿病的患者,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微量白蛋白,适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并积极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张秀丽 吴剑鹏 陈芳)
(责任编辑:吴茜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