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著名摄影艺术家吕厚民在京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7岁。他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摄影师,曾用镜头定格下许多经典瞬间,成为珍贵历史资料。而当他永远地放下了照相机,留给亲友的嘱咐是:不搞遗体告别仪式,遗体捐献给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医学研究。
生前决定捐献遗体
吕厚民从1950年到1965年跟随在毛泽东身边担任摄影师,除了中间约三四年调离外,他一直在跟拍这位伟人。去年11月初,他携带自己拍摄的多幅毛泽东生前照片,前往湖南参加《毛主席回家了!》摄影展。那是他第一次去毛泽东的家乡办展览,没想到也成为最后一次。
“在湖南的一周,他一直相机不离手,走到哪里拍到哪里,感觉他身体还好。”相交40年的好友、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朱宪民说。朱宪民不知道,就在出发前往湖南之前,10月20日,吕厚民填写了自愿捐献遗体的表格,为自己的后事做出了安排。
那时,吕厚民作为摄影界唯一的代表,刚刚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当时他已隐隐感觉身体的诸多不适,决定“不给组织上添麻烦”。
而想到这个办法,也是因为在这个家庭里,他的妻子刘钟云十几年前就已经提交了遗体捐献表格。他的儿子吕坚说,遗体捐献后,在北京常青园骨灰林内,一处名为“生命”的纪念碑上,将镌刻捐献者的名字。家人认为,这也是一种延续生命、延续情感的方式。
生平
吕厚民1928年9月9日出生,是黑龙江省依兰县人,1948年3月参加工作,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月,刚刚20出头的他被组织上安排到中南海工作,主要任务是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拍照。代表作有《欢送志愿军归国》、《毛泽东与周恩来》、《毛泽东打乒乓球》、《周恩来与邓小平在颐和园》、《毛泽东在书房》等。其作品多次参加过国内外影展,被报刊杂志大量采用。1997年9月在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第24次代表大会上获荣誉奖,同年11月获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杰出贡献奖,2009年获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2014年10月,吕厚民作为摄影界代表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
作为毕生在摄影创作的沃野上耕耘的艺术家,吕厚民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才华为人称道。得知他去世的消息,人们纷纷以网络留言等方式表达悼念倾诉追忆。(本文综合自新华社、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吴茜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