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医师 卫燕)2005年底。夏大妈的女儿无意中发现母亲的衬衣有血迹。反复追问之后才知道,老太太的左侧乳房溃烂已经1个多月了。女儿心想,坏了!出大事儿了!顾不得抱怨,拉着老太太直奔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其实,夏大妈自己发现左侧乳腺里有个包已经3年多了,但是,看着孩子们太忙,加上这个包长在乳房上,不好意思开口,所以,就一直没说。最近这1年这个包越来越大,最后乳房皮肤开始溃烂,而且还越烂越大,越烂越深……
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乳腺癌后,医生为夏大妈先后做了术前化疗、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及腹壁取皮局部植皮术和术后化疗。术后病理显示:“浸润性导管癌 Ⅱ级,6×5×3厘米,侵及皮肤,腋窝淋巴结转移3/26。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阳性,HER2 阴性。”在完成了手术和辅助化疗之后,医生告诉夏大妈应该连续口服三苯氧胺治疗5年。但是,夏大妈自认为好不容易把该受的罪都受完了,自己应该“没事儿了”。所以,不仅没吃三苯氧胺,甚至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回医院进行复查。
后来,夏大妈再次“出大事儿了”!事情是这样的。2009年国庆节前后,夏大妈发现左侧胸壁鼓出个“包”,但没有引起警惕。后来,这个“包”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疼。这时,夏大妈有点不安了,把情况告诉了女儿。女儿这才赶紧再次陪夏大妈回到我们医院。此时,夏大妈除了说左侧胸壁的结节疼痛外,并没有说还有什么其他的不舒服。女儿一边听着我和老太太之间的问答,一边在旁若有所思地补充到,老太太好像有一阵子没有去跳广场舞了(说明体力有所改变)。
我在询问完病情后,接着问夏大妈,您当年为什么不听医生的话定期到医院复查?夏大妈和女儿齐声回答,晕车。
为明确病变性质,我们对胸壁病灶进行了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证实为乳腺癌复发。
为确切掌握患者全身病变范围,经过耐心说服,女儿陪着夏大妈在医院附近租房住下(一方面是因为夏大妈晕车,另一方面是因为乳腺中心床位紧张,只能提供给手术阶段的患者使用),完成了包括同位素全身骨扫描以及头颅、胸腔、腹腔和盆腔的CT/MRI增强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使得夏大妈和女儿都大吃一惊:在夏大妈的身体里,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胸壁“包块”外,还有“多发骨转移、脑转移、纵膈多发淋巴结转移、右肺门巨大占位、右膈上占位、以及双侧肾上腺占位“等众多“看不见、摸不着”的病灶。也就是说,患者的病变不仅仅是原位复发这么简单,而是已经伴有广泛的远位转移了。
至此,我们看到,夏大妈的病情比我们大家想象的要严重得多。不仅如此,夏大妈的病情也比我们大家想象的复杂得多。当时我们医院影像科医生认为,夏大妈右下肺门占位从影像学特征上判断,不除能外中心型肺癌的可能。为慎重起见,我们建议夏大妈进一步做活检,以明确肺门肿物的来源。因为,不同的原发癌瘤具有不同特性。如果真是两种癌,像夏大妈目前这种情况,在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兼顾到两种癌的不同特性。但夏大妈坚决拒绝再做活检。而且,夏大妈还一再表达了强烈的不做化疗的意愿。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从救死扶伤的理念讲,我们需要设法在现有医疗技术条件下尽力给予患者最合适的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从以人为本的理念讲,我们需要充分尊重意识清醒的患者的真实意愿。为此,我们对病情进行了认真分析,首先,夏大妈乳腺癌病灶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使得她有进行内分泌治疗的机会。另外,夏大妈目前虽然病变比较广泛,影像表现也比较严重,但是,除了乏力之外并无明显临床不适。造成这种影像表现与患者症状不很吻合的原因,可能是患者病变的进展速度比较缓慢,给了患者足够的适应这些改变的时间。因此,在与夏大妈和她女儿进行充分沟通,陈述各种治疗方式的利弊得失后,决定对于这样一个病情进展速度不快并且拒绝化疗的老人,先试用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内分泌药物进行抗肿瘤治疗。
因为夏大妈以前有“不听话”的先例,所以,这回,我反复向夏大妈和她女儿交代,如果胸壁上那个“看得见、摸得着”的 “包”不继续增大,吃药两个月以后回医院复查病灶变化情况;如果那个“包”还继续增大,就随时回来看病。
吃药一个月后,夏大妈的女儿回来替她开药的时候告诉我们,老太太胸壁的“包“缩小了,不那么疼了,又开始遛弯儿了。
第一次复查(2010年7月)影像时,夏大妈的所有病灶,包括肺门巨大占位在内,都不同程度的有所缩小。由此分析,这些病变均为乳腺癌转移病灶的可能性大。这让我们大家揪着的心都放松了许多。
从2010年4月到目前,夏大虽然因病情变化经历了几次换药治疗,但目前依然维持着较好的生活质量。不仅生活自理,能操持家务,而且还能和邻居们一起遛弯儿聊天儿。现在,夏大妈的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历程即将走过第五个年头。
(责任编辑:吴茜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