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正文

“给73岁危重症病人拔完管,她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2020-02-29 18:14:38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又一位危重症患者被我们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2月28日,是张蓓支援武汉整整一个月的日子,下完夜班,他在电话里回忆了当时的情形。

(健康时报记者 王永文)“拔完管老太太精神状态不错,她知道自己能活下来了,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张蓓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近日,在张蓓负责的武汉协和医院九楼西病区里,他们为一位73岁高龄的危重症患者成功撤下了呼吸机,患者实现了自主呼吸。目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又一位危重症患者被我们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2月28日,是张蓓支援武汉整整一个月的日子,下完夜班,他在电话里回忆了当时的情形。

\
沈老太太为医护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受访者供图)

“病人的战胜疾病的信心很重要”

“沈奶奶住进我们病区的时候情况非常严重,2月13号的时候,病人感觉不行了”张蓓说,沈老太太发烧了10天,体温最高的时候将近40℃,在基层医院做核酸检测确诊,进行了抗病毒治疗,但不见疗效,病情越来越重,2月7日住进张蓓所在病区的时候,双肺已经白了,非常严重。

看着沈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张蓓自己也非常着急。以10多年的专业经验判断,病人急需呼吸机。张蓓通过科室协调呼吸机,给沈奶奶立即插管上呼吸机。

“奶奶,要有信心,相信我们,你一定会好的,我们一起加油!”张蓓每天查看沈奶奶呼吸功能恢复的情况,如果沈奶奶清醒着,张蓓就安慰她,为她打气。张蓓说,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很重要。

“呼吸机插管难,但拔管更难”

上了呼吸机之后,继续给沈奶奶采取抗病毒等治疗,她病情逐渐有了起色,这时候就面临着一个拔管难的问题。

“呼吸机插管难,但拔管更难。”张蓓生告诉记者,插管的时候可以防护,给病人肌松剂、镇静剂等药物,防止呛咳,因为一旦发生呛咳,肺部大量的病毒分泌物就会喷出来,容易造成抢救人员感染。但是拔管的时候病人需要处于一个清醒状态,就不能用这些药物,在这种情况下,防止呛咳非常难。

除此之外,还要准确的把握病人的病情,撤掉呼吸机后,要确保病人能够正常呼吸,防止呼吸机二次插管给病人带来的伤害,这个情况的把握也非常难。

张蓓告诉记者,在拔管之前,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病人的肺功能好转,肺功能要恢复能够自主呼吸的程度,但沈老太太是73岁的危重症患者,又有基础病,很难做出精准的把握。

“她知道自己能活下来了,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经过多学科会诊,医生们认为沈奶奶的生命体征符合拔管要求,最后决定给她拔管。“病人意识清醒,有比较好的呼吸道自洁能力,能把痰咳出来。我们同时会检测她的肺功能,看呼吸机的指标”,张蓓告诉记者,如果这些判断不清,拔管后会导致病人缺氧越来越重,会导致死亡,风险仍然存在。

“我不能给老太太镇静剂,还有防止呛咳,一边拍背,一边刺激咳嗽,虽然难度很大,但经过5个小时左右的准备和观察,在同事的的配合下,我们拔管成功了!沈奶奶终于能够自主呼吸了,她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张蓓回忆拔管成功的那一刻,语气中仍然带着激动。

当天,张蓓在朋友圈中写道:“生命之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第一个成功撤离呼吸机,重症需要坚守,感谢和我一起坚守的战友”。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