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我看“救命药”涨价

2019-05-07 19:57:36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2019年4月16日健康时报20版《患者肝昏迷,全国遍寻谷氨酸钠》

 

  看完4月16日健康时报20版《患者肝昏迷,全国遍寻谷氨酸钠》后,我深有感触,想把自己关于药品购销“两票制”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这个思考受到江苏卫健委的高度重视及答复,以及常州市人民政府的奖励,或许也能给其他地区以参考。

  “两票制”实行后,我发现一些药品不但价格自主猛涨,而且集中采购平台有价无货。如:天津金耀重酒石酸间羟胺,采购平台中标价8.90元/支,现实采购价49.80元/支;更有西地兰针0.4mg从每支11元涨到45元;华法林片2.5mg*60片,从13.6元涨到120元;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5mg*10支,从19元/盒涨到60元/盒……老百姓用这些药的负担不降反升。

  “两票制”是政府为压缩药品流通环节、进一步推动降低药价虚高,减轻百姓用药负担实行的采购制度。以前药品从药企进到医院要经过多道环节、开多次发票,“两票制”则只需要两票:从药企到经销商一次,经销商到医疗机构第二次,药价的“水分”自然就被挤掉了。但是“两票制”实施以后一些药品价格不降反升,说明其仍然存在一些短板,:

  1、采购难。由于“第一票”中标价格偏低,药品减产停产时有发生,造成医疗机构采购难。比如上海三维溴吡斯的明片60mg*60片/盒,第一票价格为28.8元/盒,第二票价格为48元。这种重症抢救必需用药,临床又不能替代,医疗机构只能千方百计网下采购。某三甲医院2017年使用近千盒。

  2、验票难。这个问题就比较专业了。“两票制”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医疗机构在药品验收入库时,必须验明票、货、账三者一致。但是,医疗机构其实无力验证票据真伪,更无法判别外资企业唯一授权总代。代理商提供的纸质版“随货通行单”和“发票”复印件难以识别,上传到采购平台上的扫描件也比较模糊,加上平台网速原因,造成验票难。

  3、协调难。药品生产企业、代理商、配送单位之间集中采购期因短时间内的各自多种原因,造成药品生产企业不能及时发货,引起用药延误或者无药可用。

  我也用自己的工作经验思考了三点建议:

  1、建议药企建立或健全药品成本管理制度,科学、精准核算药品出厂价格,挤掉其中的“水分”,严格把控从药企到流通企业“第一票”。不仅满足老百姓的用药需求,而且兼顾药企经济效益;

  2、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于价格普遍上涨的某类药品,要注重对于“第二票”价格的把控;

  3、采购药品禁止“打包”,严格依法重处垄断行为。

  实行两票制后的现状,不是两票制造成的,也不是两票制所能控制和约束的。但是这种现状反映了民生痛点,也是民生重点,更是治理的发力点。政府相关部门应理性看待,制定更加精准的新规,合力施策。希望我的思考能够为之贡献绵薄之力。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