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医生开刀开药更要“开口”

2019-03-15 09:35:10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公立医院设立咨询门诊,不开刀不开药只开口。”最近,政协委员白岩松在全国两会期间的一则提议,不仅引起医疗界人士的热议,也引发网络上的广泛讨论。
“很多到专家门诊去的患者,不是去看病,而是去咨询。是在别的地方初诊过了,找专家再来确诊一下。患者没有那么强的专业知识,其实咨询是越来越多患者的现实需求。”正因如此,白岩松建议公立医院必须开设咨询门诊,不开刀不开药,但要多开口,而且形成错峰,比如上午临床门诊,下午咨询门诊。
如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和诉求也“水涨船高”。在这个过程中,“咨询”成为现代医疗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不少患者由于不具备专业知识,又缺少咨询门路,很容易错过最佳就诊时间。在医疗过程中,很多医院围绕一个病症提供多个治疗方案,患者如何取舍也是一道难题。可以说白岩松委员的提议,击中的是当下医疗服务中普遍存在的短板,也是患者较为迫切的现实需要。
“想法很好,但实现起来很难,最起码一点,人手不够。”“会不会成为医院创收的手段?”……网友热议中,可以看到现实比理想“骨感”太多。就拿医疗资源条件来说,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共有公立医院1.2万个,全国执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共358万人,全年总诊疗人次84.2亿人次。如此医患比例,叠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大医院的压力可想而知。
换个角度来看,医疗咨询服务确实是刚需,这也是为何近年来医疗自媒体、网络问诊平台等走红的原因。面对医疗资源紧张的现实,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这个“担子”是不是一定要压给公立医院?能否更好地借助社会力量,通过技术创新、市场竞争来解决问题;能否发挥好社区医院功能,及时普及医疗知识,减少患者病急乱投医的焦虑。通过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扩大供给能力、补齐服务短板,或才是满足患者咨询服务的治本之道。
患者就诊希望能和医生多聊几句,这是人之常情。“设立咨询门诊”的提议也让我们反思,如何更好地促进医患沟通。一个很普通的疾病,在患者心中都是个沉重的石头,牵动着家庭的心。现实中,公立医院门诊人满为患,就诊过程缺少沟通,难免造成一些漏诊、误诊的现象,影响医疗服务水平;一些医生惜字如金,虽是对更多患者负责,但也一定程度加剧了患者的焦虑。回归初心与现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妨从和患者多聊两句开始。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