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炎症性肠病(IBD)常被叫做“西方病”,其在欧美国家高发,尤其是北美和北欧。但近20年来中国报道的临床病例越来越多,其发病呈上升趋势。
2010年,武汉市率先开展了中国前瞻性IBD发病率的研究,随后在2011年开展另外两项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国不同地区间IBD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南部最高(广州最高,其次香港),其次是中部地区(武汉),北部和西部较低,最低是东部。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IBD发病率仍然偏低。
在亚太地区,中国IBD发病率处于中间,不过炎症性肠病仍然是近几年消化圈儿的热门话题,因为它高发又难缠。本期健康时报为您推荐国内部分攻克炎症性肠病的王牌战队。
北京地区
钱家鸣: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北京协和医院的消化科开设有炎症性肠病门诊,方便患者治疗。该科的科室主任钱家鸣教授在炎症性肠病及胰腺疾病等消化疾病的诊断方面颇为擅长。她在国内很早就报道了克罗恩病与原发性肠道淋巴瘤临床表现的异同,以及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多种少见和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经验。
刘新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是业内口碑很不错的专科,尤其对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胃肠功能与动力性疾病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是行业的排头兵。主攻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胃肠动力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等)和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腹泻及便秘等。
上海地区
钟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炎症性肠病长期以来是瑞金医院诊治特色疾病之一,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多学科联合诊治是目前针对难治性、重症或者合并症期炎症性肠病诊治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模式。医院自2014年起由钟捷教授成立了炎症性肠病多学科整合门诊,多学科团队包括消化内科、胃肠外科、临床营养科等,为患者排忧解难。
冉志华:复旦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仁济医院消化内科在业内实力雄厚,冉志华主攻炎症性肠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带领团队开设了仁济医院消化科炎症性肠病的专病门诊,建立了炎症性肠病的网站以及患者之家,同时建立完整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资料库、DNA库、血清及组织标本库。在仁济医院内联合消化科、普外科、放射科等建立了炎症性肠病的多学科诊治群。
西安地区
吴开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西京消化病医院主要是由消化内科和胃肠外科构成。该医院还建立了西京IBD中心,包括胃肠外科、病理科、放射影像科、营养科及护理团队,设置了每周四下午IBD专病门诊,并开设IBD专病病区消化五科。中心会定期进行疑难病例MDT(多学科诊疗模式)讨论,为患者进行专业的个体化指导和服务。
广州地区
陈旻湖: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陈旻湖教授所带领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实力雄厚,陈教授作为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建立了IBD诊疗专病中心,形成了多学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病理科等)参与的“一站式”诊疗模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该中心随访的IBD患者超过4000例,已成为国内最大的IBD中心之一。
据报道,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因“溃疡性结肠炎”提前一日结束欧洲之行,于11日回国,其回国后立即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已经折磨安倍晋三很多年了。
《健康时报》也曾报道过安倍晋三与溃疡性结肠炎斗争多年的故事。查看往期相关报道《肠炎折腾安倍45年》
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中很常见的一类,30~40岁人群最高发,反复腹泻、便血,病情常持续时间长,难以痊愈。
溃疡性结肠炎就像是墙壁的“粉刷层”坏了,病变肠壁的粉刷层看不到正常的黏膜,溃疡一般不深,不会引起穿孔、瘘管或狭窄。
另一类就是克罗恩病,也表现为腹泻、黏液血便及腹痛。但克罗恩病为全肠壁的病变,也就是说“整个墙壁”坏了,溃疡很深,容易穿透肠壁引起穿孔、瘘管,全肠壁增厚或疤痕形成容易引起狭窄或梗阻。
炎症性肠病诊断并不困难,但困难的是治疗。
如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根治,但配合医生的治疗,患者大部分时间能过正常的生活,特别是在非发病期的维持治疗。
但由于病人以年轻人居多,许多人“好了伤疤忘了痛”,症状一消失就自行停药了。结果,过不了多久,再次出现复发。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彻底,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恶变。其总体癌变率约为3.7%,需在治疗随访期间按要求复查。(孙 锋)
(运营:吴茜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