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孩子你那么聪明为什么不合群?

2017-07-18 23:34:31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牛顿、爱因斯坦、安徒生、贝多芬、莫扎特、梵高、达尔文,大家知道,他们都是享誉世界的天才,但相当多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可能也都患有同一种疾病,阿斯伯格综合征。

  受访专家:崔永华,北京安定医院儿科(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精神病学系办公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北京心灵彩虹心理诊所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儿童精神病学组委员兼秘书。

  美国菲茨杰拉德将约一千六百名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特征和名人的生平事迹作比较后,写成了著作《天才基因:阿斯伯格症天才如何改变世界》,在书中他指出:“引发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这些基因塑造出集中力强的人。”

  可以说,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大多自带“天才”基因,让人感觉非常聪明,但真正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其实还有一个大家都不想面对的一面:与孤独症相似的症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崔永华介绍,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孤独谱系障碍。

  与典型的孤独症患儿比较,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一般语言发展、认知发展、与年龄相适应的生活自理技巧,除社会交往外的适应行为发展都没有延迟,甚至在某个方面还有超出正常人的特殊能力,但是在社会交往以及刻板的兴趣行为模式方面的异常与孤独症完全一样。

  “这些孩子渴望跟别人交往,但缺乏交往技能,常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或者沉浸在自己的畅谈中,完全不理会周围人,当受挫后又会发脾气。”崔永华介绍,“但这些孩子的智商基本跟常人没区别,有些甚至远超常人,这在语言能力、记忆力和数字能力上的表现最为明显。”

  由于症状不典型,儿童精神科医生的缺乏,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误诊率非常高,目前所有被确诊的患者几乎都曾被误诊过,有些孩子甚至被视为精神分裂症被关了起来,耽误治疗。

  崔永华介绍,“目前从治疗来说,没有什么特效药,好在个性化的行为矫正已经可以让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回归正常生活了。”

  这些个性化的行为矫正包括,抑制患儿自己习惯的应对方法,给他建立新的行为习惯,教会他如何跟社会保持连接、如何跟人交往。通过一系列的行为矫正,孩子成年后可能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得到相对较好的预后效果。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